2024-12-09 13:53
12月5日,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推广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五育融合育人”主题研讨会在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顺利召开。该会议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承办。研讨会展示了北京市各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五育”融合,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创新,构建课程育人新样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群总结了北京市近年来课程建设成果的特点,解析了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的方向。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代表介绍了海淀区课程建设的经验。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全面介绍了学校在课程教学改革及“五育”融合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搭建了以“五育”融合为核心理念的育人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航”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目标、课程结构、学科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凸显出鲜明特色和创新性,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成果显著。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带来了包括“以德律心”德育及思政课程、“以智明心”智育课程、 “以体壮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美悦心”美育课程、“以劳立心”劳动教育课程五大类课程,共 13 门学科的15节公开课。交流了学校科技、体育、道德与法治、美术、劳动等课程建设情况,突出“五育”融合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学校美育工作为例,在日常美术教学、学生活动中,学校非常注重跨学科融合、时时处处渗透美育,挖掘和运用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如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中的语言美、礼乐美,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科学美、秩序美,品德、体育学科中的心灵美、健康美等。在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课程中心副主任、艺术组负责人张昱看来,美育在各学科的渗透以及跨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其他学科课程的审美元素,也有利于学校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
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对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表示了肯定,并对今后学校在进一步加强“五育”融合方面提出了建议。
校检:孙朝阳 陈沙
审核:雷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