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 | 冬季养胃大挑战:“八怕”难关逐个击破,赢取你的暖胃秘籍
2024-12-09 17:2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进入冬季后,气温的骤降不仅让人体感受到寒意,也悄然间给胃肠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腹胀、腹痛、嗳气、消化不良……这些症状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关注并呵护好我们的胃了。为此,我们特邀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晓川和大家聊聊胃最怕的“八项”,并通过案例分析、原因解析及实用对策,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胃健康。

1、胃怕凉


典型案例:

李阿姨是位退休教师,每年冬季都是她最难熬的时候。天气一冷,她就容易感到胃部不适,尤其是早晚温差大的时候,稍微受点凉,胃就隐隐作痛,严重时还会伴有腹泻。

原因分析:

胃是一个喜温恶寒的器官,寒冷会直接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和防御机制。长期胃寒还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实用对策:

保暖为先:冬季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腹部不要受凉。可以选择穿高腰裤或束腰外套,避免寒风直接侵袭。

温热饮食:多喝温开水,少吃生冷食物和冷饮。可以适当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入,如姜、葱、蒜、羊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暖胃驱寒。

中医调理: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温中散寒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等。

2、胃怕酒


典型案例:

张先生是个职场人士,应酬不断,经常需要喝酒。然而,随着气温的下降他发现每次酒后都会感到胃痛不适,甚至有时会出现黑便的症状,这让他非常担忧。

原因分析:

酒精是胃黏膜的“头号敌人”,不仅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还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使胃黏膜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侵害。长期饮酒还会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严重疾病。

实用对策:

适量饮酒:避免过量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和烈性酒。如果必须喝酒,可以选择低度酒并控制饮用量。

酒后护理:酒后可以喝一些温开水或淡盐水,来稀释胃内的酒精浓度,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也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来保护胃黏膜。

定期体检:长期饮酒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黏膜的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胃部疾病。

3、胃怕盐


典型案例:

王女士是个口味偏重的人,平时做菜总是喜欢放很多盐。近期她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胃胀、反酸的症状,而且食欲也越来越差。

原因分析:

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导致胃黏膜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此外,高盐饮食还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对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对策:

清淡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可以使用限盐勺等工具来帮助控制盐量。

多吃蔬果: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以补充钾元素和纤维素,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减少盐对胃的伤害。

使用调味品: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调味品,如醋、柠檬汁、姜、蒜等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味,从而减少食盐的使用量。

4、胃怕烫


典型案例:

赵先生是个急性子,平时吃饭总是匆匆忙忙,特别是到了冬季,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尤其是刚出锅的饺子和面条。最近他发现,吃热食时食管和胃部会有明显的灼烧感。

原因分析:

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和胃黏膜的黏膜层,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等病变。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还会增加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实用对策:

避免烫食:尽量不要吃刚从锅里拿出来或微波炉里加热的食物,要等食物稍微冷却一些再食用。

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从而降低食物的温度,并减轻对食管和胃黏膜的刺激。

温度感知:在吃饭前可以用手或嘴唇轻轻触碰食物,来感知其温度,以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

5、胃怕糖


典型案例:

小刘是个甜食爱好者,平时特别喜欢吃糖果、巧克力、蛋糕等甜食。近来却经常出现胃胀、反酸的症状。

原因分析:

高糖饮食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此外,高糖饮食还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对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对策:

控制糖分: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如果实在想吃甜食,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天然的水果来替代。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多吃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定期监测:对于已经有胃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胃部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6、胃怕乱


典型案例:

李女士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加点,导致饮食不规律,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又暴饮暴食。近来经常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原因分析:

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和胃黏膜受损。长期饮食不规律还会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严重疾病。

实用对策:

定时定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吃饭和休息。

备餐计划: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健康的食物,如水果、坚果、酸奶等,放在办公室或包里,以便在忙碌时随时食用,避免饥饿时暴饮暴食。

7、胃怕药


典型案例:

张大爷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病情。然而最近常出现胃痛和反酸的症状,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药物性胃炎。

原因分析:

许多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激素类药物等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或损伤。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引发药物性胃炎,甚至胃出血等严重疾病。

实用对策: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用药方案,或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来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

饭后服药:如果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尽量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定期检查: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黏膜的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8、胃怕快

典型案例:

小王是个急性子,平时吃饭总是匆匆忙忙,经常是边吃边看手机或工作,结果出现了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原因分析:

吃饭过快会导致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胃中,增加胃的负担并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同时,吃饭过快还会吞咽大量空气,导致胃胀和嗳气等不适症状。

实用对策:

细嚼慢咽:每口食物都要充分咀嚼至少咀嚼20次以上,以确保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并减轻胃的负担。

专心吃饭:吃饭时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如看手机、工作等,以免吃得过快或过多。

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为时间紧迫而匆忙吃饭。可以提前规划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享受美食和休息。

专家出镜

刘晓川,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技术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炎性肠病、慢性便秘、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疾病如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食管、胃和大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腹痛、腹泻、消瘦等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方面技术过硬,胃肠镜操作10000例以上,超声内镜、内镜下胆胰疾病的相关ERCP技术(如内镜下胆管取石、胆管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等),熟练掌握胃肠息肉、腺瘤、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及放置及取出支架;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胃石的内镜下碎石;内镜下取食管、胃肠异物等。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学术科研:承担院级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晓川

监制:彭雪征


作者:

应急总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