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汽车生产一致性不合规!天际汽车:不会召回
中国消费者报 | 作者 吴博峰

2024-12-10 12:47 语音播报

汽车

与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同步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

一些疑虑与担忧

如安全性、经济性、真实续航里程等

却始终没有消除

目前

车辆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频发

这个问题会对消费者用车生活造成哪些影响?

涉事车企应如何应对?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车辆生产一致性

关乎整车质量安全

什么是生产一致性?

所谓生产一致性,即车辆生产企业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车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车辆上传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生产一致性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如果车辆出现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表明车企在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质量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高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的交织跟相互作用,我国汽车质量管理面临着新挑战。以新能源车为例,电池、电机、电控等系统的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直接影响整车质量的可靠性。

“这要求每家车企在汽车生产、研发、制造等各个环节都要对质量管理体系重新审视,甚至在某些关键环节重新建立质量管控模式,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李高帅说道。

多家车企被通报

存在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结果的通报》显示,在乘用车、货车2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9家汽车企业生产的9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

《通报》显示,检查涉及整车能量消耗量不符合规定要求、高压标记不符合标准要求等多项问题,涉及企业包括天际汽车、大运汽车等。

🚗天际汽车旗下一款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经检查发现车辆能量消耗量不符合GB/T 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要求被通报;

🚗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款纯电动轿车,因零部件(软件版本)不符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要求被通报;

🚗长沙普罗科环境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天路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均因纯电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于《公告》备案参数、能量消耗率高于《公告》备案参数被通报。此外,这两家企业还分别存在车载能源管理系统生产企业与《公告》备案参数不一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公告》备案参数不一致的违规情况;

🚗北京天路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均因旗下车型不符合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要求相关规定被通报。

影响消费者用车体验

为安全出行埋下隐患

采访过程中,一位新能源车车主对记者表示:“我在购车时最看重的是车辆续航能力,但实际体验后发现该指标表现不如预期。”

近年来,与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如影随形的是,消费市场对新能源车续航能力“打折”的质疑声始终存在。根据此次《通报》的内容看,部分车辆确实存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耗电量等关键信息与《公告》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对此,颜景辉认为,纯电动续驶里程生产一致性的相关违规问题,需要引起涉事企业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通报》还显示,有些企业车辆产品不符合《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消费者安全出行埋下隐患。

记者了解到,2020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保障新能源产品尤其是纯电驱动产品的安全性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综合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对提升新能源车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遵守相关国标要求是汽车企业应尽的职责,也是确保其生产的产品具备较高安全性的必要条件。”

实施召回

是排除隐患最佳方式

如果消费者购买到了

存在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的产品

该怎么办?

生产制造企业能否提供

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近日,记者致电天际汽车,询问其就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是否会给消费者提供服务解决方案时,天际汽车方面表示:“《通报》内容已知晓,但这些(问题)不会对消费者的具体使用造成影响,无需担心。”天际汽车方面同时表示:“我们应该不会主动实施产品召回措施,因为涉及的产品数量过多。除非到时有国家政策落地再去解决。”另外还对记者强调,“想象一下如果实施召回,涉及的车辆规模有多大。”

作为此次被通报的另一家汽车企业,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答复记者将尽快核实相关信息后给出回复。不过,截至本报记者发稿前,申龙方面也没有就上述问题给出回复。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与一般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不同,新车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无法通过工时费减免、保养项目优惠、保险额度降低等方式弥补,必须通过车企介入来解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介绍,对技术缺陷车辆实施产品召回是汽车企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也是行业的通常做法。“车企在出现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后,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通过产品召回将产品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颜景辉表示。

记者了解到,针对车辆生产一致性不合规问题频发的现象,汽车业内正在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以改进生产流程并提升产品质量,如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车企监管整车生产质量的能力。

中国质量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高帅认为,随着汽车行业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汽车企业质量管控模式应借助先进技术,比如AI、大数据的应用,以实现对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使新车生产质量更透明,显著提升对新能源车质量的精准管控以及缺陷预测能力。


编辑:赵司尧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