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北京市大兴区增设观音寺街道,迄今15年。“观彩15载,启航向未来”系列主题报道,全面回顾观音寺街道成立15年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榜样人物、重大变化,展示街道魅力、社区活力和居民群众的向心力,引动全观音寺人围观温暖,见贤思齐,携手并肩,开启向上向善向美的新征程。
“这老两口,做善事上瘾!”这是不少观音寺人对首座御园一里社区居民张转玲和董喜山的评价,也是这对老夫妻近20年来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七旬的张转玲,曾是大兴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医生,15年前光荣退休——准确地说,是换了个“单位”继续干,干的还是老本行——小区里的老年人居多,很多人都患有各种慢性病,平时看病问医成了他们的头疼事。张转玲退休后,拒绝了多家医院诊所的聘请,自愿在家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服务,她说:“疾病,不分时间,我就不能管黑夜白天。”
▲张转玲来到居民家中听诊看病
就这样,张转玲利用自己的“医技之长”,做居民身边的“24小时保健医生”,无论谁家有急事,一个电话,她立刻就会携着她的“随身四件宝”――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记事本,赶到人家中提供帮助。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老人,她还会留下来,为他们观察并提供治疗建议。如果遇到病情严重的居民,她还会告诉他们应该去什么医院,挂什么科,找什么医生等。因此,在她居住过的新安里、首座御园,以及附近小区里,很多人都知道张转玲家在哪,手机和座机号码。退休15年来,张转玲义务为社区邻居服务3000余次。
▲张转玲在社区书画社
“快乐可以战胜孤寂和病魔。”社区里老人很多,为了让他们空闲时间有事儿干,2011年底,她还在社区里办起了书画社,邀请专业老师免费为居民教授工笔画、书法、剪纸等艺术课程。书画社刚办起来的时候,只有几位老人常来,随着口口相传,人越来越多,书画作品也越来越多,张转玲和学员们一起到装裱店学艺,去厂家买装裱机器,经过摸索练习,老年书画社终于裱出了精美的书画作品,老人们更有了学习和创作的动力。
2018年3月,“爱心奶奶”张转玲荣登“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4月,首都文明网发文盛赞张转玲:从医40余年,“救死扶伤”和“责任感”这两个词,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流淌在她的血液里。
其实,张转玲的善举并不是退休后开始的。她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早在2005年,她和老伴董喜山就开始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偏远山区的学生。他们与河北丰宁五个乡镇和云南丽江等地的十几所学校建立联系,发动爱心人士,每年定期向学校捐赠衣物、电脑、书籍、体育用品等各种物资,帮助了几十名家庭有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了学业,还一对一帮扶了12名特困生。
▲张转玲和董喜山在黎明小学
而最近一两年,他们对孩子们的关切更浓,远行的次数更频:2023年6月,张转玲、董喜山和另外两名“观音寺榜样爱心团”成员代表,辗转2000多公里,为位于云南丽江偏远高寒贫困山区的黎明小学71名傈僳族孩子,送去了10台电脑、衣物、图书、文体用品等物资。3个月后,又送去由张转玲发起、由观音寺爱心人士联合捐赠的40台电脑,为孩子们建起了电脑课堂。
▲张转玲和董喜山为山区儿童捐献物资
今年5月,老两口及社区的老党员先锋队,再次发起济困助学活动,号召爱心居民为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服,短短一周时间内,就募捐到了1300多件换季衣服,以及部分学习用品和助学资金,他们亲自将捐赠物资分类分拣,消毒、打包,运送到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的孩子们手中。而就在此前一个月,他们刚去河北丰宁,为其他三所学校进行了爱心捐赠。这也是董喜山夫妻第十九次往返于河北丰宁。
今年9月,曾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献礼国庆优秀典范人物”等荣誉称号的董喜山,登上“北京榜样”周榜。
张转玲与董喜山两人同心同德,为邻居、为孩子为社会奉献爱心,他们的善行义举,点亮了自己,也照耀着他人。
来源:大兴区观音寺街道
编辑:何梦佳
监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