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观察|美国为何屡屡读不懂、看不透、判不准中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王进

2024-12-12 08:54 语音播报

学习

  2024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时指出,“过去4年的经验值得总结、启示需要记取”,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今年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强调,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但是,当前美对华认知的症结在于,美方既用自己走过的道路臆测中国,也用国强必霸的模板镜像中国。换言之,美国对中国没有树立正确认知,美方没有与中方的正确相处之道。那么,美国对中国为何难以树立正确认知?此乃源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双重陷阱”,既有主观上的致命结构,也有客观上的固有障碍。

  傲慢无礼,不愿了解中国

  长期以来,美国了解中国的意愿严重缺乏。美国一些政治精英抱持一种根深蒂固的“文明优越论”,秉持一种不愿平等对话的深层心态,坚持对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明特性“不屑一顾”。一些美国人时常偏执地认为,中国迟早会变成跟西方国家一样的所谓“民主国家”,是故,一些美国人想要接触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意愿几乎荡然无存。今年8月,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两个大国,中美本应保持接触,但美国的政治环境相当糟糕。他指出,“接触”是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两个大国正常情况下都应该保持接触。“但如果你在美国提到这个词,比如某个美国政客说我赞成与中国接触——那他就死定了,他完蛋了。情况就是这么糟。”

  长期以来,美国对华认知的结构严重失衡。美国为何屡屡读不懂、看不透、判不准中国?关键在于忘记了中国是一个经历兴衰更替和外族入侵却延续数千年而未中断的文明大国,忽视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整体性、创新性和延续性。中国在快速发展壮大,美国政治精英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及内生逻辑的了解非常少,却对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关注异常多。今年6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在美国对外政策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的一场活动上宣称,美国应该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要学习人文学科,而不是理科”。他表示美国正在出台政策,让中国留学生“限制接触美国的敏感技术”。今年7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接受香港《南华早报》独家专访时认为,如今美国叙事话语的“愚蠢程度”非常高,无论媒体还是军工复合体资助的智库都是如此,他们关于战争的讨论已经变得常态化。由于许多国会议员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对中国历史和政策知之甚少,他们时常诉诸粗俗、荒谬、危险的反华言论,拜登和特朗普也竞相展示自己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长期以来,美国对华认知存在藩篱。美国一些保守派企图将普通美国人的对华认知引向歧途,认定强大起来的中国必然会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威胁,却对中国追求和谐、双赢的和平属性与价值理念熟视无睹、置之不理。最常见的一招便是编织谎言、误导舆论、歪曲事实,来围堵、带偏、愚弄民众。比如,近年来美方针对中国编造了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以及“一带一路”上的“债务陷阱”等谎言。

  狭隘自私,存在多方面障碍

  一直以来,美国对中国缺乏正确认知源于存在利益价值方面的障碍。从最简单的层面上说,西方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主导世界,他们就是不喜欢任何其他有发言权的人。美国鹰派不断炒作“文明冲突论”“债务陷阱”“毫不掩饰的殖民”等,抹黑攻击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大倡议,主张对中国经济尤其是高科技发展进行“规锁”,对华鼓吹“脱钩断链”、鼓噪“产能过剩”,对华搞“技术封锁”、“去风险”,打压遏制中国,以至于引发人们对“新冷战”的担忧。由于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方面原因,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利益分歧和价值观差异。这就决定了美国几乎不可能理性客观地认识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

  一直以来,美国对中国缺乏正确认知源于存在思维方式方面的障碍。已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指出,“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美国得天独厚,拥有各种丰富资源,对于动员这些资源也是得心应手。这使美国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认为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方案,均可得到解决。因此美国将更多的努力放在相对短期的问题上。中国则不一样,中国人有系统思维,认为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因此中国人更习惯于概念化地思考问题。”中国与美国的风格不同,中国喜欢提出框架性概念,而美国关注细节、实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则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是镜像的思维方式、线性的思维方式,中国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动态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圆周性的思维方式,所以中国的思维方式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整体关联,第二个是动态平衡,第三个是自然合理,这三个思维方式对于西方人而言很难理解。实际上,中美成为两种非常不同的国际行为体,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的差异。美国人与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政治心理学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美国对中国缺乏正确认知源于存在历史惯性方面的障碍。已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认为,制约着西方(美国)的中国形象的,主要不是中国的现实而是西方自身的需要和问题。可以说,西方(美国)会根据自身的各种需要和问题,不断地将中国与其进行“对衬”,不停地把中国作为其臆想中的“他者”,持续地形成不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中国历史形象。事实上,美国不仅误解中国,也误读世界。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官员保罗·皮拉尔反思美国对外政策力作——《美国为什么误读了世界》指出,良好的自然条件、优渥的资源禀赋、平稳的历史进程、顺利的社会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独特的政治和文化传承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国家经验,造就了特有的“认知棱镜”,透过它,世界的面貌被扭曲,错误观念由此而生,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策走向。此言十分中肯。美国之所以难以树立理性的“中国观”其实即是因为此“棱镜”效应。这种“棱镜”效应不是短期效应,而是长时段效应,形成了美国对华认知的历史惯性。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冲突频发,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既关乎两国人民利益,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中美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展现大国格局、拿出大国担当、发挥大国作用。

  (作者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教授)


编辑:袁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