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 16:20
“60年前,在三线建设的号召下,各路建设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陕西汉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的建厂创业之路由此开启,创造出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个个奇迹。”近日,记者参加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企开放日”活动,走进位于秦岭南麓的陕飞,了解建厂55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种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果。
图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三线文化主题园区展示墙。聂新鑫 摄
图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三线文化主题园区展示墙。聂新鑫 摄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陕飞开始筹建,迈出发展中型运输机的步伐,到今天陕飞已经形成运输机、特种机两大系列,多种机型的产品谱系,产品成为装备我国多个军兵种部队的主力机种,既满足国内市场、又成功出口海外,助力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陕飞有北区和南区,南北之间由治杨铁路专用线连接。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位于北区的三线文化主题园区。展示在厂房墙壁上的奋进标语、老部装厂房的运8生产线、展陈在道路两旁的摄影作品、治滑保厂大会战纪念碑……一路走一路看,记者仿佛置身在陕飞建厂创业、披荆斩棘、激情奋进的无数个日夜,真切感受到陕飞奋力支撑强国强军事业的担当。
图为12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退休老职工在三线文化主题园区里讲述陕飞建厂创业、攻坚克难的峥嵘岁月。黄秋霞摄
图为1975年12月29日,国产第一架中程中型运输机成功首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记录历史:1975年12月29日,国产第一架中程中型运输机被成功送上祖国蓝天。“陕飞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史上当年转厂、当年安装型架、当年试制飞机、当年首飞成功的奇迹。”讲解人员介绍,特种机通常是在运输机上进行改装,安装各类专用设备以满足特定的作战任务,包括预警机、反潜机、加油机、救护机等。上世纪80年代,陕飞承担了第一个预警类特种机的研制任务——运8警戒机研制,当时,面对国内外形势,以及喷漆、热表处理、生产准备等生产线建设问题,陕飞作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追赶战略,完善基本型,开发特种机,发展民用机,预研后继机”的战略决策,让一架架特种飞机从这里飞向蓝天。
图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三线文化主题园区里展示的昔日生产生活场景。 聂新鑫 摄
图为运8空警200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我们的运8反潜巡逻机、运9飞机、空警200、空警500等14型18架飞机组成的4个空中梯队,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走到一张“陕飞记忆”照片前,讲解人员停下来说,还有今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首次展出的运8反潜机,是具有“搜攻潜”特殊功能的特种机反潜巡逻机,成为我军南海巡航的利器;运9医疗救护机打通了一条空中“生命通道”等。“这些图片、模型和产品,共同讲述着中国特种机发展进阶之路。我们从一无所有,到各种机型遍地开花,变化的是装备技术,不变的是航空报国的初心”。
图为12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举办“从这里读懂中国特种飞机”主题座谈会,讲述飞机研制故事。黄秋霞摄
“记得第一次来到试飞场停机坪上,看到那么多款式不同的飞机,我被深深震撼,后来我一直在想,这些特种机究竟‘特’在哪里?”陕飞新闻发言人吴建成说,特种机“特”在装备,“特”在功能、“特”在技术,从运输机到预警机,特种机实现了更新换代。陕飞研制的空警200、空警500具备预警、侦察、指挥、空中引导等综合功能,标志国产预警机研制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他介绍,这些飞机的研制,过程十分艰苦。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研制一线,解决了一道道难题,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满足了预警机性能要求。
图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厂区图。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如今,行走在修葺一新的陕飞厂区,听着一个个“好人好马上三线”“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创业故事,以及新时代航空故事,记者感慨颇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扎根三线,一代代传承、延续航空报国精神,加快改革发展、自主创新,正走向更为宽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