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旧楼改建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但在北京市西城区红土店南里,这项民生工程的推进却困难重重。
红土店南里1号楼始建于1958年,已是66年的“高龄”老楼。目前,楼内居住条件差,安全隐患突出,旧楼改建工作迫在眉睫。但在推进“原拆原建”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为了破解老楼更新“暂停”谜团,《向前一步》来到红土店社区,现场探寻老楼原拆原建的破题之道。
节目一开场,居民们纷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
“我们对翻新计划不满意,最主要的就是面积分配不合理。”
“地下室上楼了,一楼变二楼,我原来住一楼,为什么要变成二楼呢?”
“新的设计图既没有窗户也没有阳台,只有一个小窗户,跟监狱差不多。”
……
针对面积分配和新楼的设计方案,街道给出回应。
此次1号楼的原拆原建,是在通盘考虑整栋楼的用地范围及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保障房间通风、采光以及原住户大部分位置不变的原则下,对全楼进行的重新设计。
其中,特别对地下室18户以及地上10户居住户的住房进行优化,推出成套化设计,其厨卫不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还要适当增加建筑面积。地下室18户抬升到1层,成为同层安置的成套化住宅。但房屋增加的面积因为受到1号楼周边环境及用地范围的限制,加上每户还要满足所有厨房均有对外的窗户,因此,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设计师无法满足每户增加的面积是一致的。
这样的解释会让居民们满意吗?针对居民诉求是否还有调整和优化的空间呢?
除了对于房屋设计的不满,居民们还面临着“没钱”的困境。
红土店南里1号楼位于西城核心区,目前房价约为10万元每平米。房屋改建后,楼房由旧变新,居民重新拥有70年产权,每平米价格至少增加1万元。以董女士家为例,67平米的房屋,改建后为73平米。其中,原房屋面积按照单价6261元重置更新,多出的三平米按照12047元的价格进行购买,整体需要居民出资约49万元。这对于居民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
经过专家现场测算,改建后,房屋市场价至少增加73万元,改建价值远高于出资价值。而且改建后,公租房转变为按照经济适用房标准管理的房屋,18户居民从地下室住到1层,且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向前的三步”实际是对居民最实际的利好。
居民们会接受目前的改建价格吗?是否还有其他途径缓解居民的经济困难呢?
红土店南里1号楼“原拆原建”是城市在发展中平衡效率和公平的微小缩影。面对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统筹城市发展的宏大目标与居民个体的微观诉求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创新,也需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兼顾人性化和灵活性。
此次,红土店南里1号楼老楼翻新这个“小切口”是否能顺利破题?这栋66年的老楼能否顺利挣脱岁月的枷锁,焕发出新的生机?敬请关注本周日晚北京卫视21:05《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