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 寒风中谁在守护您的出行安全?记者街头探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松林 莫凡

2024-12-15 13:15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新闻调查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京城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已开启“冰冻模式”。每一天,在上下班途中,市民总能看到公共文明引导员、交警、交通协管员等“指路人”正在工作。记者跟随他们发现,这些“指路人”的工作,不仅是忙着指路指方向,还力所能及帮市民出行排忧解难,化解危急。而在一些区域的“指路人”身上,细心呵护、热心帮助、尽心奉献的基因,更是多年传承了下来。

引导员

一站两小时 一天指路五十次

早8点,宽街路口东北角,文明引导员王俊荣拿着小旗,提示行人安全过街。她分别要引导北向南和东向西两个方向的过路行人。每次绿灯亮起,王俊荣就伸出小旗,提示此方向可通行,同时提醒一旁的骑车人不要越线,给行人留出安全通行空间。等到这一波行人过街之后,她就会来到另一个方向的路口,此时这里仍是红灯,她接着提示行人“少安毋躁”,不要抢行。

“您好,请问这附近有药店吗?”“请问往南锣鼓巷怎么走?”工作中,王俊荣不时会碰到路人的咨询请求,因为常年在这里值守,她对附近的环境早已一清二楚,很快就能指出路线。

附近的交道口南公交站,文明引导员冯翠英在此值守。“下车慢点啊,别忘了刷卡,车辆出站请注意安全!”除了引导乘客安全上下车,她每天还要解答许多关于乘车的问题。

“上天通苑要坐301路,怎么坐呀?”“您从这坐113路和141路最好了,到地坛西门,下车不用动地方,一个站台就能换。104路和108路也到地坛西门,下了车往回走。”眼看一辆104路车正好进站,乘客向冯翠英道谢后就上了车。

崇文门路口,文明引导员陈向东正在工作

要论指路的频繁,很少有人能和在崇文门路口工作的文明引导员陈向东比。一天下来,最多时陈师傅能给别人指四五十次路。

“这儿离北京站、前门和天安门都不远,附近还有同仁医院和北京医院,问路的人太多了。”正说着,一个路人向陈师傅询问北京站怎么走。陈师傅指了指远处一条斜着往东北方向延伸的路,特意强调一定要沿着这个方向。

陈师傅表示,指北京站的路最复杂,崇文门路口东边是一个三角地,有两条分叉的路,如果没搞清楚路线直接往东走,就上二环了。“碰上年轻人,我给他们指出这条往东北方向的路,他们能找过去。碰上年龄大的,我得一步步告诉他们,先往北过马路,看见旁边那个传媒大厦没有?沿着传媒大厦脚下那条路一直走,就能看见北京站了。”

下午5点,风力不小,陈师傅却只戴了一个鸭舌帽。其实文明引导员中队已给每人配备了棉帽子,但陈师傅觉得还没到那么冷,就没戴。今年63岁的他,和其他文明引导员一样,每天早晚各有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记者在路口待了一小时,都感觉有点哆嗦,而陈师傅仅仅是把里边帽衫的帽子戴上,看不出有任何怕冷的迹象。

交警

执勤维秩序 指方向也化危急

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民警董嘉钰为一名骑手指路

天色初暗,霓虹亮起。下午6点,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民警董嘉钰和两位同事,穿着反光背心、戴着执法仪和手套,已在梨园地铁站附近执勤了一小时。傍晚的气温迅速走低,一言一语中,白色水汽从他们口中呼出。

“大家看好脚下的停止线和地面文字,一定不要越线,更不能抢行。”红灯亮起,云景东路自南向北方向路口,董嘉钰走下马路牙子,在新施划不久的“后移”停止线前,对各类骑行者口头劝导提醒。由于该路口附近有商厦、学校、地铁站等,早晚高峰的交通秩序一直备受关注。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车头越过了停止线“蓄势待发”,被董嘉钰劝了回去。刚纠正完毕,另一位市民的车辆虽然在停止线区域内,车身却侵占了右转机动车道,“眼尖”的董嘉钰又立即上前提醒。

对于交警和协管员来说,“指路”更多是向市民指出路口不文明、不安全、不规范的骑行通行行为。执勤过程中,偶有几位市民骑着电动车在斑马线上通行,过街行人都躲闪避让,董嘉钰和同事也示意他们停下,“不能在过街人行线上骑行,如果你要借道,应当下车推行。”经过一番劝导,有市民连连点头。但在现场,也有并不理解的市民,“凭什么非要推行啊,哪条法律有规定?”遇到这样的情况,董嘉钰面不改色,一五一十讲出法律法规的规定,市民才慢慢接受了他的建议。

晚高峰时段,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民警董嘉钰正在路口执勤

每天早晚高峰,是董嘉钰和同事们上街执勤工作的重要时间段。一方面,他们要劝导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安全骑行,维护路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另一方面,也要随时留意突发情况,快速、及时、有效解决。“遇到突发事故,我们现场就能够很快处理,尽可能减少路口拥堵,提升通行效率。”董嘉钰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交警和协管员每天也会遇到很多求助的路人,主要是问路和乘车需求,“早晚高峰时间段,就我自己来说,平均每次执勤都能够遇到十多个问路的需求。我们对这里都熟啊。”

前不久,董嘉钰在执勤时,还帮助一对外地来京旅游的夫妻,找到了走失的孩子。当时,8岁左右的孩子没带手机就出门溜达。突然发现父母没有跟上,自己也并不清楚当下的具体位置。巧的是,孩子在路口碰到了执勤的董嘉钰,主动询问能否借助其手机打个电话。董嘉钰欣然答应,并向孩子父母通报、发送了具体点位。“真是感谢您,交警同志!”当听到夫妻二人的感谢时,董嘉钰连忙回复这都是应该的,“只要站在街头,大家有困难,我们肯定都会提供帮助。”

传承

惦记老朋友 尽心帮老人脱险

这些街头“指路人”的工作,不只是指路和引导乘客行人。在他们身上,也发生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宽街路口,王俊荣每天都会扶一位在附近工作的盲人师傅过马路

宽街路口旁,王俊荣在工作过程中,总是时不时往人行道的东向看一看。原来,每天不到8点,这个方向都会有一位盲人师傅走过来,在宽街路口由北往南过马路,可当天却迟迟没有出现。8点15分,王俊荣终于远远看到了盲人师傅,她赶忙过去搀扶对方走到路口。等到绿灯亮起,王俊荣又扶着他一起安全通过了马路。

“我过路口非常不方便,每天都有一个爱心的大姐带我过来。”盲人师傅姓李,在宽街路口东南角的东城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做按摩师。每天,他先是从和平里的家,坐公交车来到宽街路口东站,再一路走到工作单位。李师傅走盲道、坐车都没什么问题,最大的困难就是过马路。而宽街路口是他整趟路程下来,唯一要过的路口,好在王俊荣总是会在这里等他,带他一起过马路。对于文明引导员的爱心搀扶,李师傅非常感谢。

而在交道口南公交站,有不少年龄大的乘客在等车时,会坐在站台的长椅上休息。这里的椅子并不是平时常见的光面金属材质,而是穿了一层厚厚的黄色“外衣”,为的就是让乘客坐上去不觉得凉。

交道口南公交站,文明引导员冯翠英和同事一起为座椅套上了“外衣”

冯翠英说,这件“外衣”是用家里的旧毛毯做成的,为了防雨外边还套上了黄色塑料布。“附近有座椅的站台,都加了这么一层,我们有同事从家里拿来材料,谁负责哪个站台,谁就给椅子包上。”给座椅包坐垫,是很多年前交道口南站台一位文明引导员老师傅的习惯。如今老师傅已经退休,但这种暖心的做法,被冯翠英等继任者一直保留了下来。

在地坛西门服务的文明引导员王文芬,和同事一起陪着一位摔倒的老人去医院

街头文明引导员,关键时刻甚至能救命。在地坛西门站台,文明引导员王文芬和高玉茹在岗位上服务时,突然看到一名老人摔倒在了路边,头还磕破流了血。两人先是赶紧给老人做了止血工作,又电话联系上了他的儿子。因为对方离得较远,无法及时赶到现场,两人决定先送老人去医院,陪同老人挂号、交费,拍片……还贴心地为老人准备了热水和食物。经过医生的检查和治疗,老人的身体情况逐渐稳定了下来。

一小时后,老人的儿子赶到了医院,连忙向王文芬和高玉茹道谢。之后的一天,老人的儿子还带着一面写着“胜似家人 爱心无限”的锦旗,送给了两名文明引导员。“我爸爸能遇见你们,是他的福气!”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