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18:06
近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引发关注:一位北大毕业的父亲因上小学的儿子语数外成绩只有60多分而焦虑,他开始反思,甚至深夜苦读心理学相关书籍,试图找到问题的症结。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很多高学历父母都有类似的苦闷。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霸”父母教出了低分娃?
北京石油学院附小六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樊微微认为,高学历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往往带着一种天然自信。一来,他们本身就是善于学习的人,即使不是教育专业,也能通过自学或总结提炼出一套能自洽的教育理念。二来,他们常常会在辅导孩子的时候,直接给出经过切身体验而筛选、验证过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弯道超车”。这些都是高学历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的优势。
不过,高学历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他们会直接迁移自己的经验,忽略时代差异和个体差异。这部分家长将自己的学习经历折射到孩子身上,几乎是一种惯性。他们常常感叹:“我小的时候,好像玩儿着玩儿着就学会了。”“我爸妈也没怎么管过我,我也读到了博士。”然而,学校教育早已从“大纲”时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例如,有些家长认为语文学习就是把课文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摘录其中的关键语句,背诵下来。当孩子们回家告诉家长,现在老师通过“绘制三国十大人物文创T恤”的项目式学习方式驱动学生研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家长们才恍然大悟:“哦,现在是这样学习的啊!”所以,一部分高学历家长在用记忆、刷题等老路子引导孩子学习或评价其学习效果的时候,必然会遇到阻力。
另外,高学历家长在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的学习力在孩子的身上也会得到展现,有区别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实际上,每个个体对于学习的理解差异很大,学习力的表现也不同。
樊微微建议,家长们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学习,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强压和灌输,不要一味套用成年人的“成功经验”。要注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毕竟,学科是片面的,人的综合发展才是全面的。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在养育孩子上负有长远责任。高学历父母的知识背景,往往有助于养育孩子健康成长机会的实现。但高学历父母的强烈“我执”和知识优越感,可能是一个负面影响,造成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的困扰,需要自觉认知觉醒和积极的实践超越。否则,高学历会成为孩子健康快乐的“拦路虎”。现代社会里,养育孩子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但这也是父母成长和进步的动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父母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