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木生于穷谷,甘于淡泊,以芳香自许,终登庙堂。历代宫殿的建筑、佛寺和帝陵;仁人君子钟爱天地间馨香俊雅的金丝楠木成为古典文化中最典雅、最高贵、最神圣的部分。
金丝楠木隶属樟科,在我国共有三十四种,一般来说其中有明显金丝显现被称为金丝楠木。它木质呈黄中带浅绿或红褐色,木材表面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显现出淡淡的金光,如丝如缎,给人一种神秘高贵的感觉,其稳定的物理特性,耐高温、冬暖夏凉且伴有清香等优良的实用性能,使得在明清朝代时,广泛作为皇室宫殿、家具的首选木材,以至于在清初时就已经濒临灭绝,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本草纲目》中谓:“楠木生南方,而黔、蜀山尤多……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周,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又有《博物要览》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木质坚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在古代皇家用于重要礼仪陈设的囟薄仪仗中,都能看到金丝楠木的身影。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传统的金丝楠木家具、建筑留存稀少,大多湮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不复存在,现存的金丝楠木珍品已寥若晨星,弥足珍贵,存世的稀缺性造成了人们对金丝楠木的认识程度犹如雾里看花,远不及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实属憾事。
北海公园做为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格局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现存两座金丝楠木建筑,都位于北海公园北岸,一是建于乾隆四十四年的快雪堂主建筑,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另一座是西天梵境建筑群内的大慈真如宝殿。
“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是明万历帝为其母亲建造的皇家寺庙,意为清净世界。其建筑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宗法伦理关系的代表-秩序,形成轴线式的多进院落:从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七佛塔亭到琉璃阁,形成充满宗教色彩的有序空间组合;石幢、石塔等宗教小品和参天古树点缀其中,加上山门前突显皇家气势的4柱7楼琉璃牌楼,形成了皇家寺庙所具有的奢华大气、庄严神圣,清幽古雅的禅林意境。
西天梵境建筑群主殿--大慈真如宝殿,始建于明代,又称“楠木殿”。大殿整体建筑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制作,整座大殿由二十余根高达十米、直径半米的楠木巨柱支撑,梁、枋、檩、椽、斗拱、望板、门窗、天花板等主要构件也全部采用体量硕大的金丝楠木。通体不施彩绘,重檐庑殿屋面,黑琉璃瓦黄剪边。金丝楠木本色加上岁月风霜浸染,大殿呈现出古朴雍容的绛紫褐色,折射出庄严神圣气势。其中门窗做工尤为华丽,楠木门窗装饰有繁复考究的菱形窗格,均采用短小棂条与微型榫卯的拼接工艺,接榫处设有镌刻着精巧花纹的鎏金铜叶,门窗的裙板上雕有浮云图案。其它构件采用素面,不施雕琢,体现了简约自然的明代风格。
如今这座本意清净的所在游人如织,穿行其中感受色彩的变换,体味从喧闹到沉静的过程,一切繁华终将折服于质朴;这座建筑体现了中华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蕴涵着博大精深、高贵典雅、成熟自信的独特韵味,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不朽杰作。岁月弗夺,璀璨如金,金秋时节步入其中细细品味金丝楠木汇天地灵气而成就的人间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