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22:03
定制快巴开到了天津海河高教园,亦庄火车站投用去天津市区和武清区更方便,产业合作也增添了不少科技含量……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十周年。今年,京津两地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入,交通一体化拉近了时空距离,持续唱好的“双城记”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定制快巴平衡工作生活
早晨8点多,从天津海教园开往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驶出京沪高速后,平稳停在马驹桥站点,牛发勇与几位乘客陆续下车。牛发勇是一名水电设计工程师,家在天津,工作在北京马驹桥。从家到公司距离大约有150公里,每日往返并不容易,“要打车到天津站,坐城际到北京南站,还要换乘地铁和公交”。一趟下来,花钱多、用时长,来回换乘少不了折腾,“有时候早上刚到公司就累得不行了”。
牛发勇今年37岁,老家在河北邯郸,一直在北京工作,几年前把家安在了天津海教园,自身就凑齐了“京津冀”的属性。10月,北京开通六里桥至天津海教园的通勤定制快巴,满足更多进出京通勤人员的乘车需求。恰好,牛发勇的家就在定制快巴的线路上。现在,他每天早上6点前乘车上班,“全程有座,路上2个多小时正好补觉。”牛发勇揉了揉眼睛、捋了捋头发,轻松地跳下大巴,开启了新的一天。每天晚上返回天津,牛发勇还能照顾家庭,辅导孩子写作业。他还透露说:“据我观察,定制快巴上女性乘客多于男性,都是源于对家庭的责任。”
通勤定制快巴可以根据乘客需求灵活设置站点,动态调整线路,为乘客提供准门到门出行服务,提升环京地区通勤人员的出行效率。在天津方向,北京至武清、宝坻也开通了线路。定制快巴不仅是一条大巴线路,更是乘客们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纽带。京津两地通勤耗时虽长,但在北京奋斗、在天津生活,他们既圆了梦想,又照顾到了家庭。
京津城际便捷串联两地
“前方到站,亦庄站。”伴着晨曦,一列京津城际列车在亦庄站停靠。10月,亦庄火车站正式开通运营,亦庄站到达天津站最快25分钟,极大便利京津两地沟通往来。
乘客李蒙是一名跨省通勤的“老兵”。2015年他把家安在天津西站附近,每日乘坐京津城际上下班。作为一名互联网IT工程师,此前他的工作地点在海淀区西二旗、人民大学附近。几年前,他跳槽到经开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通勤时要先坐高铁到北京南站,再换乘地铁,最后通过地铁亦庄线到达公司,整个过程比较奔波。“天天看着高铁在头上跑,哪天能在亦庄站停靠就好了。”今年,李蒙的想法成为现实。现在他一般乘坐早上8点多从天津西站发出的高铁,26分钟到达亦庄站,“车站距离公司不到10公里,坐地铁、打车都很方便了。”近十年的通勤历程,李蒙从互联网“小白”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在家庭中也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说:“高铁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
产业协同注重科技含量
京津城际上的运营高铁站包括北京南、亦庄、武清、天津、军粮城北、塘沽、滨海。京津城际不单串联北京、天津两座城市,还延伸到了天津滨海新区。
12月16日,周一,王伟从北京踏上高铁前往天津滨海新区,在滨海站下车再打车到达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即将开启为期一周在天津的办公。
王伟在北京工作20多年,在光通信和光芯片领域从事过研发、市场工作。2020年,受益于来自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在清华电子院的支持下,王伟成立天津见合八方公司。这家公司致力于研究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国产化和专业化,产品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激光雷达、医疗行业中的光学眼科成像以及通信行业的高速互联。2024年,公司在光芯片领域发展得不错,产品的销量和销售收入都翻了一番。产品供应给了通信类、光纤传感类、激光雷达类的100多家客户。这一阶段,王伟每个月都安排一次到天津办公,“我们正在聚焦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相关产品的国产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京津两地产业协同更加注重科技含量。以天津见合八方所在的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而言,他们结合校地双方发展需求,开展了人工智能产业、光电产业、平台建设、资源导入等专项工作,逐步搭建了通信、医工、数据要素三大平台。目前陆续对接了20余家重点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合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2020年以来,清华电子院孵化聚集企业累计营收超10亿元,估值近36亿元。此外,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创新平台均在稳步建设中,京津两地协同创新的脚步愈发稳健。
权威解读
天津:多项措施推动高铁运能提升
日前,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办好民生实事”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韩福前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区域交通一体化从蓝图走向现实。为持续提升群众的出行体验,我们对京津间出行特点进行了分析,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武清区、宝坻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居民小区进行调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服务京津同城化促进出行便利化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8项措施,目前已经完成12项,其余6项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高铁运能显著提升,今年在铁路北京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对京津城际进行两次调图。第一次是9月24日,调整后京津城际全线增加往返运输能力1.9万张。第二次是12月10日,京津城际再次调图,长编组列车由2列增加至6列,进一步增加了武清站的停靠车次,优化了天津站、天津西站的车次安排,更加贴近群众出行习惯。
二是换乘服务持续升级。启用铁路天津站地下一层京津城际候车厅,节省换乘时间3到5分钟。每周五地铁线网整体运营时间延长30分钟,更好接驳夜间的城际列车。西青区和武清区利用天津南站、武清站周边闲置空间资源分别增设停车位218个和160个,保障群众行得畅通,停得方便。
三是环京公路通勤效率更高。目前,已经开通7条京津间省际客运班线。开通武清至北京、宝坻至北京、海教园至北京六里桥客运站的定制快巴,“一小时环京通勤圈”不断织密,跨省公交不断优化。
韩福前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提升高铁和城际的运输能力,统筹高峰客流需求及安全冗余保障,稳步拓展定制快巴覆盖面,调整优化线路站点班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