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16:38
近年来
在全市各级残联
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努力下
首都残疾人事业
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本篇将带大家了解
智慧残联建设的温暖与便捷
↓↓↓
智慧残联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残疾人服务中的应用,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更多温暖与便利。
68岁的赵女士是多重残疾人,残疾类别等级分别是智力三级和肢体四级,今年7月刚刚新增办理了肢体残疾类别。赵女士家人介绍,2010年申请办理智力残疾人证时,先去镇上残联领表填表,交照片,再去医院认定,拿结果,最后去取证,前前后后跑了六趟,用了三个多月才申请成功。这回通过网上申请,中间只去了一次指定医院评估,很快就完成了残疾人证的办理。
据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残联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契机,按照中国残联关于信息化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智慧城市建设部署,以残疾人为中心,开展智慧残联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残疾人服务中的应用。目前,29个残疾人服务事项全部搬到了网上,建成了包括14个部门数据在内,累计13亿条的残疾人共享数据库,让残疾人服务和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同时全面对接“京通”“京办”“京智”等市级服务和决策平台,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工作大局。
“残疾人证也可以在网上跨省通办了,我们少跑了几百公里呀。”来自山东德州的吕先生今年72岁,同子女在北京生活。前几年脑梗后,腿脚不太灵便,常年居家。最近摔伤骨折后,更是步履维艰,正准备办理残疾人证。“以前需要回老家办理的手续,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在网上就能完成了。”
据了解,从2021年开通残疾人证跨省通办业务以来,北京有大约1万人在其他省市申请办理了残疾人证,也有不少外地户籍残疾人在京办理了残疾人证。在北京市残疾人数据管理平台上,不仅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系统,了解残疾人申请服务和获取服务的情况,还有各种数据统计结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支撑。
2021年12月,在第六次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工作会上,提出了实施温馨家园提升工程。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街道级温馨家园,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乡镇级温馨家园,帮助残疾人就近享受康复、教育等服务。如今,进入北京市残疾人数据管理平台,就可以实时了解到全市持证残疾人和温馨家园分布情况。市残联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温馨家园的建设与服务提供支撑。除了温馨家园之外,职康站、康复机构等也都按照大数据方式实施管理。
“有了‘轮椅导航’,我自己出门家人也放心了。”市民徐女士现在经常坐着电动轮椅乘坐地铁,导航软件会“细心”地提示每一处坡道和转弯,让她感到安全又方便。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接百度、高德等互联网地图企业与社会生活类企业,为市民提供4.8万余个无障碍设施点位数据信息,可以为残障人士出行提供更加贴心的导航与生活服务。目前本市57.6万残疾人中,有54.7万残疾人主动获取了网上的服务,累计服务193万人次,应用效果理想。智慧残联在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名列前茅,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力量、服务的提升,更体现了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从助力残疾人增收的“爱立方”,到链接助残资源的汇爱大厦,彰显社会责任的公益助残,再到送服务到身边的智慧残联建设,每一个细节、每一项举措,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平等地享受生活的阳光,共同书写和谐美好的篇章。在一次次扶残助残行动中,以善行义举传递正能量的社会风尚在全市蔚然成风,助力残疾人迈出成功的一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北京日报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