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无情人有情,首都平安共维护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宋坪

2024-12-20 20:20


北京市政协委员宋坪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提案故事。以下是她的讲述:

2024年7月,大雨造成门头沟区清水镇发生一起山体崩塌地质灾害,道路全幅中断。但由于预警和处置工作及时有效,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又想起2023年的景象。

2023年,北京出现特大暴雨并引发了洪涝地质灾害。当时,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向全市九三学社社员发出号令,积极组织参与抢险救灾,并针对北京洪涝灾害征求建议。

我奔赴门头沟灾害一线,看到成片房屋毁坏,路桥冲垮,铁轨阻断,村庄淹没,受困群众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开展生产自救。在与灾区群众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北京居民普遍认为,北京由于气候的原因,极少像南方那样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居民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应急能力薄弱,特别是对山洪、路桥淹塌等超大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意识淡漠,应对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老百姓轻易不愿意转移,拖家带口的不好安置”。尽管北京市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但在预警情况下,部分居民意识不足,缺乏行动,有的群众甚至在被劝导疏散后还跑回家。少数民众在极端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链面前,缺乏明确的行动意愿、指引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扩大了风险和损失。

我们能做点什么?怎么才能让极端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的组织下,多位社员结合本专业,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快速推动北京洪涝灾害教育与预先避险安置机制建设的提案》。提案提交后,北京市应急局高度重视,几次打电话与我沟通。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与北京市应急局联系提出应对洪涝灾害建议的社员们,就如何加强防灾教育培训等多个问题展开讨论。

北京市有50家通过等级评估的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加强基地建设与宣传,让学生、企业职工、应急救援队伍等走进基地,实地模拟演练,学习自救互救,应急知识,显得尤为必要。不仅要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还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防灾减灾知识。

提案仅仅是开始。当灾害来临时,如何预防疫病发生、保护健康也是一个大课题。今年6月,我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中心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了洪涝灾害时如何采用中医药方法防疫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中医是老百姓的“身边医学”,灾害缺少医药时,能有效地保障大家的健康。今年我还参加了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牵头的“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监督性协商议题的调研,继续为加强城市安全、助力应急管理贡献九三智慧。

应急、规划、气象、医疗等各个部门通力协作,防灾减灾。灾害无情人有情,北京平安共维护。


讲述北京政协提案故事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