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布鲁克纳?
2024-12-23 15:0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布鲁克纳?

在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之际思考这个问题,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转变:曾几何时,当我们演奏一部布鲁克纳交响曲时,好似醇酒总要添几道佳肴,需要配以莫扎特的经典乐曲才足以吸引观众。而今,我们却可以看到布鲁克纳的作品与梅西安、利盖蒂等当代音乐创作同台上演。从这一观众接受度的微小转变中,可以看出布鲁克纳作品的吸引力正在上升,用《纽约时报》乐评人大卫·艾伦(David Allen)的话来说:“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布鲁克纳的时代。”

从音乐表演的角度,还存在着另一大转变:布鲁克纳如今不再囿于权威版本的桎梏,而是在演艺市场中涌现出更加多元的诠释空间。这一转变得益于指挥家们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指挥家在职业生涯早期便储备了大量曲目,并在大量舞台实践中掌握了如何驾驭此类艰深作品的经验。而对于乐团而言,随着演奏技术标准的提高,即使曾经默默无闻的基层梯队乐团,也能呈现出有说服力的布鲁克纳音乐现场。如今,布鲁克纳已融入核心曲目,成为古典乐必听必演的“骨子老戏”,也有越来越多观众愿意走进音乐厅,聆听来自19世纪末的一位老者用音乐袒露心声。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布鲁克纳曲中宏大且哲思的深刻表达,放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仍能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聆赏兴趣,显得尤为难得。

名指挥眼中的布鲁克纳

放眼海外,为了迎接布鲁克纳200周年华诞,今年全球各地纷纷以出版专辑、书籍,举办音乐会、音乐节、讲座等形式予以纪念。2024年的第一声布鲁克纳之乐,回荡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夜空。

蒂勒曼执棒202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在1月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执棒由沃尔夫冈·多尔纳配器的布鲁克纳《四对舞》(WAB 121)。这是安东·布鲁克纳的作品首次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令他成为这一全球瞩目音乐盛典中登台的第35位作曲家。

蒂勒曼介绍道,《四对舞》中不同的乐段相互穿插,对于指挥家而言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蒂勒曼眼中的布鲁克纳,其创作的优势在于音乐通过缓慢发展不断铺陈,而非以快速的节奏推动达到高潮。“他的音乐宛如在海上风平浪静之时,所目睹的无限地平线一样:其中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自认相比年轻时,如今更能触达作品的脉搏,“在指挥了‘第八’‘第九交响曲’三遍、十遍甚至更多之后,我会思考:是不是应该让渐强晚一点再推进?”

31岁时就曾录制过《第七交响曲》的雅尼克·涅杰-瑟贡(Yannick Nézet-Séguin),在今年49岁之际,被美国布鲁克纳协会授予了荣誉勋章。美国布鲁克纳协会成立于1931年,旨在通过讲座、文章和书籍增加公众对布鲁克纳作品的了解与兴趣,并致力于呼吁各大演艺团体诠释更多布鲁克纳的音乐作品。

雅尼克·涅杰-瑟贡

雅尼克认为,布鲁克纳之所以不同寻常,或许因为他是惟一一位能够真正触及群体性音乐表演内核的作曲家,“它并非关于个人的回报或快乐,而是关于集体的奉献。”雅尼克坦言,每次演奏布鲁克纳时,起初他也会感受到其中的冗长与枯燥,但渐入佳境时,便能感受到升华之感,真正体验交响乐所象征的力量。

对于女性指挥家而言,布鲁克纳也不再是讳莫如深的存在。今年,西蒙娜·扬在庆祝布鲁克纳诞生200年之际发布预告,将于2025年5月1日携手纽约爱乐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2006年至2015年,她用时近十年完成了与汉堡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全套,这样的成绩在女性指挥家中当属翘楚。

西蒙娜·扬

西蒙娜发现布鲁克纳交响曲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特质”。她认为,布鲁克纳的创作习惯源于其身为管风琴家的另一重身份视角,但对于指挥家而言,如何诠释布鲁克纳则是一种智性的考验。“如果你有一支足够好的管弦乐队,你几乎可以凭直觉和自发性完美地演奏一首马勒的交响曲。但对于布鲁克纳来说,你需要坐下来,像解谜一样去研究。”

对于另一位指挥家纳塔莉·施图兹曼(Nathalie Stutzmann)而言,布鲁克纳的独到之处在于其所描绘的是一次生命体验,而非讲述一个故事或陈述某个确切的想法。今年,她领衔伦敦交响乐团与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演奏了数场布鲁克纳交响曲的专场音乐会。2月8日,纳塔莉执棒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了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

施图兹曼执棒“布九”©Mark Allan

在这场演出中,她采纳了作曲家的原旨,使用了《赞美上帝》旋律。在她看来,“我总是被聆听布鲁克纳交响曲时感受到的情感所吸引。他的音乐更像是你坐在海边,听着海浪。人们总是联想到他音乐中的宏伟意象,但其中也有很多温情亲昵的情感瞬间。当你和他一起完成一场音乐会时,你会觉得仿佛漫溯过欧洲五个世纪的音乐之旅。”

当然,这些指挥也为录音界贡献了几个有趣的版本,例如卡萨多首次录制布鲁克纳的作品,他在以本真风格著称的厂牌Harmonia Mundi使用早期乐器录制了1880版《第四交响曲》。莫斯特录制了布鲁克纳学者科斯特维德编订的1787/80版乐谱……

故乡的盛大庆典

说起布鲁克纳,自然离不开他的故乡林茨。这座城市因诞生希特勒而感到羞愧,因诞生布鲁克纳而感到自豪。

林茨也在布鲁克纳200周年诞辰之际,举办了林茨布鲁克纳国际音乐节。本届音乐节主题为“无尽的广袤——以布鲁克纳之乐触摸星辰”,于9月4日在布鲁克纳的出生地安斯费尔登(位于林茨兰德地区)开幕,这一天正好是安东·布鲁克纳200周年诞辰。克利夫兰乐团在指挥弗朗茨·韦尔瑟-莫斯特的执棒下,演奏了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


当天,林茨的多瑙公园也变成了公共观演区,约3000名观众通过LED屏实时观看了这一盛会。指挥弗朗茨·韦尔瑟-莫斯特与布鲁克纳是同乡,在儿时莫斯特就常听着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当时的他完全被音乐中呈现的瑰丽世界所吸引。他认为,“在演奏布鲁克纳的音乐时,如果你只希求从一个美丽的时刻过渡到下一个时刻,那是不够的。你必须创造一个拱门,让观众觉得作品比实际时间要短。”

本届音乐节的一大特色是“原声交响曲”系列,所有11首布鲁克纳交响曲以其原始版本由国际知名的乐团和指挥呈现。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活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布鲁克纳交响作品的机会。据统计,在为期38天共计35场活动中,大约有18600名观众前来观演,奥地利国内访客数量增加58%,观众人数相比于去年增长了58%,大约增加了6800名观众,上座率达到78%。维也纳爱乐乐团与指挥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的合作演出、歌唱家朱莉亚·列日涅娃的独唱音乐会成为本届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此外,音乐节还举办了“林茨之声”和“儿童音乐云”两大活动,吸引了近10万观众参加。今年的庆典活动还集结了一批美术领域的艺术家参与其中:共有18位艺术家为庆祝布鲁克纳年,在音乐节期间的林茨布鲁克纳音乐厅开办了一场纪念专题画展。最终,约126000名观众以线上、线下各类形式参与了2024年的国际布鲁克纳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在10月11日圣佛洛里安修道院举办,标志着这一周年庆典的圆满结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同样还是该音乐节的50周年庆典。2021年开始,布鲁克纳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马库斯·波施纳花三年时间与乐团以及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录制布鲁克纳所有交响曲和所有主要完整修订版本的“大全集”——11部交响曲、总共18个版本。这套唱片在今年布鲁克纳生日当月以18CD合集形式再次整体出版发行。

同时,为纪念布鲁克纳诞辰两百周年,圣佛洛里安修道院也推出了一系列特展与活动:布鲁克纳特展生动而充满纪念意味地还原了作曲家生前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发起了“布鲁克纳交响曲漫步”,游客可自其出生地的博物馆步行数公里至修道院,沿途依次有关于九部交响曲的互动驿站,象征着对布鲁克纳一生的回顾。在林茨电子艺术中心,亦有关于布鲁克纳的视听特展专门纪念这位大师。

布鲁克纳在中国

布鲁克纳在中国的热度今年也达到了空前的盛况。许多乐团和指挥都在演绎这位大师的杰作。其中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杭州爱乐乐团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

2020/21音乐季,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正式启动了“布鲁克纳密码”系列音乐会。乐团选择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从他们与吕嘉最熟悉的《第六交响曲》开始,逐步对“布鲁克纳密码”进行“解密”。在2022年3月,为纪念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十周年而特别安排的“十载嘉音”音乐会上,乐团以精湛的技艺出色演绎了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再度令世人刮目相看。2022/23音乐季里,乐团一口气安排了三部布鲁克纳交响曲。2023/24乐季中,乐团继续在一个音乐季里挑战“第一”“第六”“第五”三部布鲁克纳交响曲。今年9月22日,由乐团音乐总监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为听众奉献了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这场音乐会标志着乐团长达四年之久的“布鲁克纳密码”系列音乐会正式收官。

“布鲁克纳密码”系列音乐会收官

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表示:“‘吕布’组合让乐团越来越形成一种具有风格的声音,这种对于布鲁克纳的普及,也是在中国塑造其作品经典化的重要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一环。”乐团首席李喆表示:“布鲁克纳的乐句很长,有时一个乐句可以达到二三十小节,在这种情况下,弦乐换弓、揉弦的高度统一显得十分关键。同时,他的和声复杂,对于乐团的音准也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12月22日,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唱片》首发。

杭州爱乐乐团在12月的第一天,迎来年度挑战布鲁克纳九部经典交响曲的最终章。本场音乐会由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指挥家克里斯蒂安·阿明携手杭州爱乐乐团带来布鲁克纳的《c小调第八交响曲》(Alkor之Haas 1890版)。从今年1月的“布三”到年终的“布八”,杭州爱乐乐团的布鲁克纳之旅圆满完成。这一年中,无论是拉赫·巴里背谱的“布五”,卡斯普契克老辣的“布九”,还是郑明勋的“布六”都给乐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监杨洋也第一次演绎布鲁克纳,与包括杭爱在内的多支中国乐团演出了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

杨洋执棒杭州爱乐演绎“布四”

杭州爱乐乐团首席袁泉分享道:“我认为布鲁克纳的音乐有着崇高的特质,乐队需要的声音不能是浮夸的、爆裂的——哪怕是fff(很强)也与老柴或者瓦格纳的fff有很大区别。这种演奏法的微妙改变也是慢慢摸索出来的。我觉得演奏布鲁克纳需要“心静”,他的音乐和我们今天碎片化的信息或娱乐方式是完全两个极端,演出他的作品有一种冥想或者坐禅的意味,让人神清气爽,好比暂时离开了这喧嚣纷繁的世间,看一处简单的、淳朴的风景。在这里,不一定所有细节都是‘美’的,但所有细节都是‘真’的。”

11月3日,广州交响乐团在其常任指挥崔琳涵的执棒下,首次上演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本场音乐会,崔琳涵临时接替因个人原因无法来穗的指挥家吕嘉。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这样描述:“本场音乐会一举创下多项纪录——广交首次上演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崔琳涵首次指挥布鲁克纳交响曲,同时,崔琳涵成为中国首位执棒演出布鲁克纳交响曲的90后女指挥家。”

崔琳涵执棒广交演绎“布六”

音乐会后,乐评人翟佳写道:“聆听过本场音乐会的人,不会再想起崔琳涵是接替吕嘉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出布鲁克纳《A大调第六交响曲》。这是命运最好的安排,恰逢其时,命中注定。崔琳涵的真诚、果敢也在布鲁克纳这部作品绽放出绚烂耀眼的光辉。”

其实布鲁克纳在中国并不是从今年才“火”起来。2018年,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在指挥家沈浩的带领下演出了“布四”,星海音乐学院乐团曾在指挥家刘明的带领下演奏了长度与难度极高的“布八”。自2018年上任乐团艺术总监以来,张艺带领上海爱乐乐团横跨四个乐季完成《安东·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排练、演出与唱片录制。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指挥家徐新曾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以及上海交响乐团演出“布四”。

然而,布鲁克纳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依然有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致使许多外国名团不敢贸然选择这类作品来华演出。今年外团来演奏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恐怕只有慕尼黑爱乐的“布八”。无独有偶,今年中国内地最后一个布鲁克纳交响曲现场应属钱骏平12月15日指挥宁波交响乐团的《第八交响曲》。

钱骏平执棒宁交演奏“布八”

钱骏平对于布鲁克纳也有独到的想法:“布鲁克纳不是一个很容易探讨的话题,原因在于布鲁克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作曲家。我们也许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贝多芬、勃拉姆斯以及柴科夫斯基,但是对于布鲁克纳,我不能。在我看来,布鲁克纳的身上具有大与小,新与旧,笨拙与智慧,客观与主观等多重的矛盾体,而他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整个宇宙。”

谷宇飞 张听雨/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