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17:00
12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
在就业市场的变化方面,结果显示,与第四次经济普查相比,我国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继续增加,就业结构呈现一些新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具体来看有几个特点:
首先,从总量来看,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稳中有增。2023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9亿人,比2018年末增加4575万人,增长11.9%。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就业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的。
第二,从结构上来看,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来看,2023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4亿人,比2018年末减少826万人,下降4.8%。但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2.65亿人,增加了5401万人,增长25.6%。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表示,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从业人员结构相应发生变化,这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同时,也要看到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变化也是影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王冠华介绍,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些工业生产环节,像设计、检测等也被分离出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有一部分转移到第三产业,也带来了从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新兴服务业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新机遇。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加507万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加1617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五年间增加了517万人。
王冠华同时提醒,当前我国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群体就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还是要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