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雕工匠陈雨:潜心玉雕20年 用匠心传承玉文化
2024-12-26 20: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地区融媒记者 张亚辉

12月8日,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七届全国珠宝玉石检测制作职业技能竞赛“陆子冈杯”全国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重庆落幕,和田地区参赛选手陈雨获铜奖,系地区首个玉雕国赛大奖。

陈雨获2024年“陆子冈杯”全国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竞赛职工组铜奖。(受访者提供)

陈雨获得铜奖后,在总决赛赛场打卡庆祝。(受访者提供)

12月25日,记者来到和田远东国际玉石市场,见到了设计雕刻玉石作品的陈雨,头戴黑色棒球帽、留着一小撮胡子,待人热情、为人谦逊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陈雨正在玉石上设计雕刻图案。张亚辉 摄

陈雨是一名“90后”,十几岁起学习玉雕技艺,曾获“和玉杯”百姓评玉大赛三等奖,作品《哼哈二将》获2024年深圳玉创奖铜奖、《鱼化龙(升华)》获2024年“陆子冈杯”全国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竞赛职工组铜奖,现为和田一家玉器店老板,随缘招收学徒。

陈雨雕刻的作品《哼哈二将》获2024年深圳玉创奖铜奖。张亚辉 摄

陈雨雕刻的作品《鱼化龙(升华)》获2024年“陆子冈杯”全国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竞赛职工组铜奖。张亚辉 摄

“静下心来,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我觉得就是一种工匠精神。”陈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业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玉雕行业,持续打磨技艺,用心设计雕刻好每一件作品,从玉雕“小白”成长为优秀工匠。

陈雨来自安徽芜湖,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雕刻产生了浓厚兴趣。2004年,十几岁的陈雨只身前往上海玉器厂学习玉石雕刻技艺。“我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练习刀工、打磨、绘画等技艺,仅勾线条这一项就学了大半年。”陈雨告诉记者,经过数以万计次的重复磨炼,他练就了一项绝技——在1毫米宽度上划8根线。

2007年,经过3年学习,陈雨掌握了玉雕基本功,开始在厂里独自雕刻成品。2010年,经朋友介绍,陈雨来到和田考察玉石市场,和田丰富优质的子料资源,让他有了用武之地,在和田市开了间玉石店。“初来和田时,精美的雕工让我的生意异常火爆,很多作品在设计阶段就被预订。”陈雨回忆说。

陈雨正在打磨雕刻后的玉石。张亚辉 摄

生意上的成功,并未让陈雨停止提升自己的脚步。每年到上海、苏州等地玉石市场考察学习,是他坚持做的事。“不断接受新理念,雕刻上精益求精,才能持续得到消费者青睐。”陈雨说。

海派玉雕大师顾中华是陈雨的授业老师,也是他玉石雕刻生涯上的贵人。每当在玉雕技艺上遇到瓶颈,陈雨总会向顾中华讨教。“创作始发于心,精巧于艺。因材施艺,随形而动,将中华玉文化融入其中,才能激发艺术美感。”顾中华这句话对陈雨影响颇深。

“以前认为,雕得越多作品越美,回过头看,不尽然。”陈雨说,玉有五德,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搞清楚想传承什么文化、表达什么内容,学会发现玉料本身的美感,才是玉雕师努力的方向。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陈雨对玉雕的热爱和钻研在持续。虽然现在收了徒弟,但他仍坚持亲手雕刻玉作品,不断磨砺自己。“一旦停手,就会失去玉雕感觉。与画笔、刻刀为伴,勇攀玉雕高峰,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情。”陈雨意味深长地说。


作者:

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