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案到落实,双向参与推动工作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12-27 19:57

城事

讲述北京政协提案故事,今天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的张宜芳,讲述的是作为一名提案办理人,在“落实”上的进一步思考和创新。以下是她的讲述——

提案的办理不应以形成答复意见作为终结,而应借着提案办理的契机形成一个和委员“双向参与”的工作机制。无论答复意见是否完成,在推动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可以请委员参加,为形成的政策“把把关”,给项目的调度“站站台”。

2023年,在办理《关于引导老年人口合理流动,推动首都人口均衡发展的提案》过程中,市发改委将党派交流座谈和项目调度进行结合,邀请党派委员莅临东竹园培疗机构转养老项目现场,不仅就提案内容听取了各部门的汇报交流,还请项目主体北京康养集团汇报了培疗机构转养老重点项目情况,请党派委员们参与到我委对项目的调度工作中。同时,对于委员相关的调研、研究课题,我们也积极申请参与。通过“双重”目标导向,双向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委员、各部门在一项工作上形成工作合力。

如何把提案办理的目的具体落实到办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重点是要把工作做细做实。以提案办理前期沟通为例,绝不是仅仅和委员“接上头”,“联系过”就可以“交账”,初次沟通的目的是要为提案办理的整体方案奠定基础。一是要“知其然”,在原提案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委员对提案办理是否有新的想法和新的要求。一件提案的提出,通常是在年底或年初,办理是在四、五月份,期间委员可能对提案又有了新的研究和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提案办理需求;二是“知其所以然”,要了解提案提出的背景和原因,是国家相关政策,社会民生热点,还是委员的个人工作生活经历。了解了为什么提出提案之后,答复提案的切入点会更加精确。

为每一个提案“量身定做”答复办理方案,包括协办部门分工安排、答复的侧重点分析、初步答复意见沟通确认、座谈调研安排等,通过整体谋划,把控答复质量和工作时间表,并提前将可整合、可同步的环节进行统筹。

2021年,市发改委接到涉及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方面的提案6件。经认真梳理研究,我们认为具备联合办理的基础,于是将6个提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总结为完善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制度设计等五个方面。

“数字鸿沟”是一类很典型的发改委主办的提案——因为涉及部门广,所以由市发改委和市卫健委共同牵头,建立了市教委、市经信局、市交通委、人行营业管理部等32个部门组成的北京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联席会议制度,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

因为涉及部门广,在提案的答复工作上,如果只由发改委和各委员进行交流,很多具体工作难以讲透讲细,沟通难免产生“不解渴”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果只答复提案问题,又不容易理解局部和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虑到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在社会上关注度高,为对委员提出的问题作出充分全面的回应,更好地听取委员意见并在后期工作中予以吸纳落实,我们专门组织召开了市级部门联合答复交流会议,增进了委员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对重点问题达成共识。持续依托北京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联席会议,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逐年落实台账任务,三年年度任务全部完成,部分工作转为常态化工作由相关责任部门持续推动落实。通过联合办理,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更深入、综合地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讲述北京政协提案故事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