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16:10
讲述北京政协提案故事,今天石景山区政协委员马骧讲述的,是一个与北京市基层治理有关的提案故事。
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的赵山小区,楼房依山而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小区10号楼、11号楼和12号楼建在“半山坡”上,与坡下的楼房形成了十多米高的“断崖”式落差。断崖式护坡上悬挂着一个钢铁水泥结构的外挂楼梯,成为了坡上三栋楼居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外挂楼梯约等于居民楼五层的高度,也就是说,坡上三栋楼的居民每天要先爬一次五层楼高的外挂楼梯,再进楼上自家的楼梯。
这坡上三栋楼的居民共有56户,约200人,入住之初,居民还大多是四十多岁的青壮年,每天攀爬外挂楼梯不算费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中65岁以上人群的占比越来越高,甚至几乎每一户都有老年人,攀爬楼梯越来越吃力。
因此,坡上的居民多次提出申请,希望能按照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在外挂楼梯的旁边加装电梯,方便出行。但根据老楼加梯的相关政策,加装电梯的楼宇应为四层以上普通住宅,而赵山小区坡上的三栋楼均为三层住宅,且诉求点位是“护坡”,而非普通住宅,因此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无法享受市区财政拨付的加梯财政补助。
如果让居民自行筹措资金,安装一部电梯大约需要100多万,每户居民需要分摊两三万,且不包括电梯后续的运行及维护费用,居民表示承担困难,所以几年间,尽管居民想装电梯,但却一直没能实现。
就此难题,我经过认真的走访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作为政协委员的第一件提案:《关于解决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赵山小区居民“回家似登山”出行难的建议》。提案分析了现状和问题,给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坡下,为紧挨护坡的四层以上居民楼安装一部电梯,搭建一个“空中走廊”,同时解决坡下居民楼的电梯问题,也给坡上居民“借梯”上楼提供便利。这样,既符合老旧小区改造的现有政策规定,也实际解决了坡上居民回家似登山的老大难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接收了赵山小区“三供一业”的首开集团表示愿意发挥国企担当,出资给居民建电梯,资金的事有着落了。但是,问题的解决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坡下的居民,担心建电梯会占用坡下本不宽敞的公共空间,影响居民的生活,担心电梯运行会产生噪音、隐私安全等问题。一件利民的好事,再次陷入了不同意见的对立。
此时,我想到了《向前一步》栏目。在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5月21日,解决这个问题的录制现场,搬到了赵山小区的坡下,拟安装电梯的地方。那场录制,盛况空前,区住建委、老旧办、消防支队、首开集团、电梯公司,十几个相关委办局和部门的代表,和坡上坡下的一百多名居民一起,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节目现场一度呈现白热化的局面。各方诉求轮流表达,各不相让。
经过七个小时的录制,最终,坡上和坡下的居民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装电梯!并同时签订电梯使用公约,既为坡上居民提供便利,也维护坡下居民的居住方便与安宁。
今年6月30日,金顶街街道领导给我发来微信,说步梯已经拆除完毕,下一步开始挖竖井。我收到这条信息的时候倍感振奋,这件提案提对了!历经了四年的反复与探索,链接了各方的努力,终于没有辜负百姓的信任!
倾听走访了解百姓最关注的具体困难,详细研判法律法规社情民意,心怀百姓,委员担当,不怕困难,不怕说情。这件提案,只是这座城市奔涌向前的洪流中的一滴水,而正是这滴滴清泉,涓涓溪流,汇聚成了我们凝聚力无比强大的首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