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美丽北京建设的路径选择
前线理论圈

2025-01-02 07:30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七个聚焦”之一。

新征程上,北京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动力引擎,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作出新贡献。

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为美丽北京建设开创新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一是强化规划、完善立法。落实《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制定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实施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等计划。

二是优化治理,改进服务。既要规避和减少难以预见的各种制度空白,又要鼓励和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入和完善更多政策工具、服务包。

三是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发挥先行区、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为美丽北京建设破解难题。

一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首都科技资源集聚优势,集中科研力量开展减污降碳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二是发挥绿色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首都地区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推动绿色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三是加速首都人力资本积累,优化绿色科技人才体系,建立与科技成果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四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美丽北京建设相适应的绿色科技支撑体系,优化绿色创新创业环境。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为美丽北京建设筑牢根基。

一是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二是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体系升级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北京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制定并完善北京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孵化计划,依托“三城一区”建设等加快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四是加快新一代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与生态环保产业融合,以绿色环保制造业和生态环境服务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美丽北京建设提供牵引。

一是以绿色低碳的高品质需求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宣传与推广,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是以绿色低碳的高质量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企业生产更高质量、更物美价廉的绿色低碳产品,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三是以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构建和完善首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作者:陆小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节选自《前线》杂志2024年第12期,原标题“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美丽北京建设”

图片来源:资料图

北京策论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