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2 15:13
新年伊始,2024年北京“蓝天保卫战”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4年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202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更让人欣喜的是,北京共计收获了290个优良天,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另外,全年PM2.5浓度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多达345天,占比94.3%。
■数据
去年PM2.5年均浓度30.5微克/立方米
和“北京蓝”最密切的指标——PM2.5浓度,2024年又有了新的突破。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介绍,2024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连续四年稳定达标;PM10、NO2、SO2年均浓度分别为54、24、3微克/立方米,均多年稳定达标,其中,PM10、NO2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1.5%、7.7%,SO2浓度继续保持在极低的个位数水平。
北京从2013年开始正式向PM2.5“宣战”。与2013年相比,2024年四项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SO2浓度分别下降65.9%、50.0%、57.1%、88.7%,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趋势。北京市实现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展示
好天儿量比2013年多了将近4个月
“北京蓝”意味着好天儿,也就是一年当中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占比79.2%,接近八成,同比增加了19天。与此同时,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仅有2天。北京的蓝天不仅多了,而且更清透了。
与2013年相比,2024年的优良天数增加了114天,相当于好天儿多了将近4个月,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则由58天减少到2天,降幅达96.6%,为历年最少。
发布会上,沈秀娥展示了一张跨度长达12年的PM2.5级别日历图,这张图上清楚地显示着从2013年到2024年北京市每一天的PM2.5级别。日历图上有代表不同PM2.5级别的色系,12年来,北京空气质量呈现出从“五颜六色”到“绿意盎然”的变化趋势,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北京市PM2.5浓度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多达345天,占比94.3%。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24年PM2.5浓度连续不间断保持优良水平的天数超过半年,而这个数据在2013年仅为13天。由此可见,“北京蓝”已逐步成为常态。
■释疑
多措并举提升“含绿量”
好成绩的背后,北京做了哪些工作?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谢金开介绍,2024年,北京市以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0.1微克精抓细抠,以创绿为引领,创新搭建“含绿量”指标体系,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创绿创优,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全力推进空气质量改善。
针对移动源污染,北京多措并举推动车辆新能源化。出台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国四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等资金补贴政策,实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等政策,加快推进机动车“油换电”“油换氢”。北京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增车中新能源比率连续六个月超过五成;机械新能源化也取得较大突破,机械新能源化率提高了8.5个百分点,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含绿量的提升离不开企业提级创优,推进工程创绿。北京制定企业和项目的绿色绩效评价指南,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深度治理、重污染绩效提级。全市新增“绿色”企业191家,持续推进绩效评级“创A退D”工作,117家企业重污染绩效评级升级至A、B级,还有37家企业退出了D级,提级力度历年最大。
生产也要实现与“绿色”挂钩。北京积极打造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全市绿牌工地数量大幅增加,占比提高了37.2个百分点。创新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出台减免扬尘环保税等鼓励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已在全市完成11个基坑气膜全密闭示范使用。使用基坑气膜后,既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节约了施工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由于空气质量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也越来越精准施策。如在春季扬尘易发时节,全市各部门着力抓好扬尘治理;在夏季高温时段,就需要紧盯挥发性有机物的深度治理;而针对秋冬季污染高发特点,则全力“削峰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