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3 21:50
今天让我们看看
北京东城公安里的
“i人”是如何进阶为“e人”的
社恐如蛹,囚于自我之茧
破茧成社牛,方悟人群非畏途
自此警民同心共乐途
@体育馆路派出所 边际
2023年我正式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对我而言磨练才正式开始。
之前读研时,我基本上就是实验室和宿舍两点一线,不怎么跟人接触,内向、怕麻烦也让我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社恐”。
接手社区之初,我认为管片跟做实验没什么区别,摆事实讲道理,没什么解决不了的,但通过实践我发现,社区工作并不是那么简单......
有一次,马阿姨找到我,说楼下王阿姨老在外边捡一些狗和猫,味儿特别大,经常熏得她不敢开窗户。
于是,我联系了社区的网格员一起去王阿姨家,一进门,便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经过沟通,原来是王阿姨看这些小猫小狗可怜,才收留了它们。
经过我耐心的劝解,王阿姨答应了,第二天就用消毒液给家里驱味、杀菌。
本以为此事就此解决了,但马阿姨还是说楼下有味,我经过实地走访,发现气味确实已经消除了,可为什么马阿姨还是说有味儿呢?
我带着疑问去请教了师傅,师傅说:“气味并不是这个矛盾的关键,你试着了解一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诉求。”
果然,气味只是马阿姨抛出来的引子,实际上马阿姨是想让物业将自己的空调外机移机,又怕自己说了被拒绝,这才借气味的事把这个诉求说了出来。
后来,经过我与物业沟通,顺利帮马阿姨解决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因为气味的事找过我和居委会。
后来的日子里,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老百姓有事会找警察,因为他们对警察充满了信任,认为警察能够公平公正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慢慢的我也从原本不善言辞变成了一个“话唠”,跟谁都能聊两句,看到居民握手言和、露出笑容,我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被需要感和满足感。
从“社恐”到“社牛”,改变的不光是一个人的性格,改变的更是一个人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
参加公安工作前的我
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人一多我就不会话了
然而自从穿上了这身警服
我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王府井大街派出所 王钰凯
在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社牛”这个词有任何关联。
参加工作前的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甚至在人多时都会感到有些不自在,是典型的“社恐患者”。然而自从穿上这身警服后,我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起初面对群众的各种问题时,我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敢轻易开口,生怕说错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民警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与群众打交道是无可避免的,为了克服“社恐”这一障碍,我制定了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案”。
每次和老师傅出警时,我都会观摩他们的沟通技巧,出警回来没事时也会翻看出警记录,想想在当时的场景下说什么话会更合适。
就这样,我边学习边调解,渐渐地发现与群众相处并非什么令人恐慌的事情,群众需要的只是真诚和耐心。
一次辖区里两家商户之间发生了矛盾,起初我试图以告之法律条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结果并不理想,双方情绪仍然激动。
于是,我转变思路,与双方店长分别聊起了店里的经营状况和近期的生活,又找了几个双方的店员坐在一块聊天,大家聊了一会儿,事也就聊开了。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话多了起来,胆量也变大了,可以自如地与群众沟通,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难题。
而我也正式从一个内向的“社恐”,转变成了一个在各种场合都HOLD住的“社牛”。
如今,我已经能自信地走在辖区每一个角落,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我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群众的真诚。
最近妻子经常对我说
你好像变得“活泼”了很多
而我也确实找到了点“社牛”的感觉
跟谁都能乐呵呵地聊上几句
@前门派出所 尹龙天
最近妻子经常夸我说,你好像变的“活泼”了很多。
确实如此,现在的我有了点“社牛”的感觉,跟谁都能乐呵呵地聊几句,在街上见到一脸焦急的人,更是抑制不住的想上去问人家要不要帮助。
而不到半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怵头和人打交道,说话容易结巴的“社恐”。
我之前的经历就是二十多年的求学,再加上几年科研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实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因此性格非常内向。
今年我怀着对公安事业的强烈向往,顺利考上了东城分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让我意识到自己该做出改变了。
我的转变包括主动转变和被动转变,入职后不久,我们所提出了“一警一事”的理念,这给了我们每个青年民警,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我主动申请负责所里青警课堂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经常与所领导和各位民警沟通交流,不仅能提高沟通能力,还能在各位前辈身上学到更多经验。
第一次执勤时,恰逢有位游客向我问路,当时我支支吾吾半天,憋出一句:“嗯—这个—我—那个—要不您、您还是查下地图吧。”
看着游客脸上失望的表情,我瞬间觉得自己给东城公安丢了脸,于是我下了岗位之后立马开始研究地图、实地探索。
在之后的执勤工作中,我主动与游客交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现在每次解答完游客问题后,看到他们赞许的眼神,我都会感到非常快乐。
由衷的感谢公安工作,让我从“社恐”转变成了“社牛”,让我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有价值。
从小到大在父母、老师、朋友眼里
我妥妥的就是一个“i人”
直到......
@建国门派出所 姚新洺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朋友眼里,我都是一个内向的人,用现在的热门语来说,我就是妥妥的i人。
即使是参加了公安工作,一时间也没有改变我内向、话少的性格,去年8月我来到了户籍窗口岗位,从那时起,命运的齿轮开始悄悄转动。
起初的半个月,我跟着师傅们学习业务知识,回答居民们的各种问题时,我还是有点腼腆,基本第一句都是“您稍等,我查看一下”。
时间来到下半个月,随着小本上记录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每天下班后我都会追着师傅们,询问这些问题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以便能提醒居民应该注意什么。
逐渐的我开始健谈,每当回答完居民的问题后,我都会再多说几句补充一下。
今年夏天,辖区居民高女士来到户籍室,称其母亲患有疾病无法活动,常年卧床在家,但因身份证快到期了,没办法只能来求助民警看是否有办法解决。
掌握这一情况后,为了不影响户籍正常工作,我当天中午就来到了高女士家,帮助其母亲办理身份证件。
因为看见陌生人,阿姨一开始并不配合拍照,当时我也没想到,自己竟和阿姨唠起了家常,并一边引导其家人帮忙布置拍照背景。
最终,拍摄顺利完成了,我还答应了阿姨身份证制作完后,第一时间给她送来。
看着阿姨的笑容,听着高女士的感谢,我对自己也更自信了,从不善于与人交流的“社恐”,逐渐转变为能主动服务百姓的“社牛”,我做到了。
之前大家总说我有一种
“与年龄不符的稳重”
但自从接管了社区我仿佛变了一个人
@天坛派出所 芦月淇
曾经的我,大家给我的评价是“与年龄不符的稳重”,但自从我接管了社区后,在大家眼中,我就像变了个人。
因为社区工作必须要打开话匣子,说的少了解的就少,所以我渐渐变成了一个每天夹着公文包,游走于胡同街巷的“老干部”。
这之后,同事们总说,你跟原来真是不一样了,前台来找你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了。
说实话,刚接管社区时,我真是既陌生又恐惧,生怕一个做不到,让居民不满意。
但事情往往都是开头难,在经过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破冰,到后来和群众成为能分享“人生大事”的朋友,从警短短两年时间,我日渐变得“社牛”了,帮助过的群众也是越来越多。
今年5月,我收到一封12345表扬信,内容是市民王女士通过12345感谢我的认真履职。
那天,王女士带家人来京看病,但因急于照顾家人,将行李箱忘在了车上,内有证件、病历材料、手机等重要物品,王女士焦急下报了警寻求帮助。
接警后,我根据当时的监控录像,迅速联系上了出租司机,此时距离王女士下车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司机早已不在附近。
电话里,司机显然对返回有些情绪,但我这嘴皮子,可是经过两年社区工作磨炼出来的。
我一边说着人家来京看病不容易,一边夸着咱们北京的哥辛苦付出的首都精神,终于司机师傅被我说动,同意马上将遗失物品送回。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每收到群众寄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多有“芦警官帮忙沟通”“长时间交涉”这类的文字,我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逐渐沉浸在这些文字中,真正把自己彻底归类为“社牛”一列。
我曾是一个“社恐患者”
人群中成为焦点时
我会不自觉地扣衣服、看远处
这一切从我成为人民警察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北新桥派出所 王研
作为一名话少的“INFJ”绿老头,我曾是个“社恐患者”!人群中我不会主动交流,要是成为焦点手会不自觉地扣扣衣服,或者看看远处。
这一切,都从我成为人民警察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刚开始工作时,遇到纠纷类警情,面对情绪激动的双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平息他们的“怒火”,最后还得是老师傅出来帮我收拾残局。
但随着师傅们的教导,我的经验慢慢积累,也学会了很多种方法。
比如双方都大声时,我作为第三方调解者,小声地法言法语,他们会因为想知道我在说什么,会不自觉地降低音量,这时法治的运用就掌握了主动。
慢慢地,我也能在复杂的纠纷中,保持人民警察的冷静并有效地调解,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枫桥经验”。
最近热播的《我是刑警》当中,秦川在和刑侦泰斗武老师的课堂上,“社牛”地表达自己对于案件的观点坚持了自己。
我也曾有过一次属于自己的经历,一次群众聚餐饮酒后误将手机丢失,在经过现场查看后,都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
当时的方向是丢了、被偷了,我在组内会议上下了很大的决心说了一句:“可能是几个人互相拿来拿去拿到谁手里了,就像咱所里的印章和笔传着传着就没了”。
当时我已经做好了冷场的尴尬准备,但确意外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并告诉我这个比喻很贴切,有了新思路,我也真正感受到了“头脑风暴”带来的团结和敢于表达观点的肯定。
入警四个月,我已不再是那个上台扣衣服、忘词,害怕与人交流的“社恐”。
人民警察这份职业赋予我的职责与使命,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让我从“社恐”变成了“社牛”。
这种转变不仅在工作效率上有了大幅提高,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阳光开朗。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相信,在未来的人民警察事业中,我将继续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金色盾牌用热血铸就。
或许你也从字里行间中发现了
治好“社交恐惧症”的就是
人民警察那颗一心为民的真心
当警察真的能治好“社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