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5 19:46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
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城市副中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回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牢牢把握“高标准、干大事”的要求,坚持“全面提升”工作主基调,用好“11311”工作体系这个主抓手,推动党的建设再强化、城市建设再提速、经济发展再提质、社会治理再提效、民生福祉再提升,全力跑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的“加速度”。
1
以更高站位、更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
聚焦以副辅主、主副共兴,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全力营造优质承接环境。
★积极承接功能疏解,持续增强综合承载力
全力以赴做好行政办公区服务保障。
推动首旅集团、保障房中心总部建成投用,服务好第二批市属国企搬迁。
做强运河商务区产业承载力。
加快建设多功能融合的滨水活力街区,新增完工面积18万平方米。
做大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优势。
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二三期项目谋划,加快顶点公园、海昌海洋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湾里”商业项目开业。
做优城市绿心及三大文化设施区域环境品质和服务功能。
建设北部滨水空间,拓展三大文化设施共享空间商业业态。
全力塑造产城融合、站城一体新典范。
基本建成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通州西站等微中心建设。
★坚持一年一个节点,筑牢夯实投资底盘
加快温潮减河、六环高线公园、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等重大工程建设。
推动地铁6号线南延、东六环入地改造等重点工程完工。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快特色小镇发展
张家湾设计小镇持续擦亮“设计之都”名片,全力保障北京服装学院落地发展。
台湖演艺小镇加快集聚优质演艺资源,确保图书城提升改造项目竣工投用、橙天嘉禾音宇宙项目实现运营。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积极申报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加快青年艺术家工坊、首开印象街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开展公共艺术扮靓城市专项行动。
2
以更高质量、更优环境推进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为统领,加速布局三大未来产业,持续增强“四个实效”,培育壮大六大重点产业,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实施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加强市场供需联动
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建设三大领域,实施“场景双百”行动,服务链接企业300家以上。
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六环高线公园等重要载体,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场景。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加速创新要素集聚
建立10家以上校企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推动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4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家。
★大力实施“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加快打造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建筑业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夯实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十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信息产业育新基地。
推进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及子公司落地发展。
★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办好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由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升级,推进用地功能复合利用。
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持续打造“三最”营商品牌。
3
以更优品质、更强活力推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时代魅力
加速打造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地标,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做大做强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
★塑造大文旅发展格局
编制文旅发展专项规划、酒店业发展规划。
高标准建设“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
推进传统商圈“一圈一策”改造升级。
★构建高品质文旅空间
做好水岸联动,增设大运河景观打卡平台,完善运河水系景观、游憩、运动、演艺等多样化功能,扎实推进运河两岸彩化提升工程。
加强步行道、骑行道、马拉松赛道融合,打造“网红”滨水绿道。
完成运河西岸提升工程建设,实施夜景光环境提升、精品水景演艺项目,打造特色游船观光环线。
建成开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
★打造高水准文体活动品牌
高水平举办全国大运河龙舟赛、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副中心“双马”等体育赛事。
擦亮“运河有戏”等演艺品牌,办好中国文化馆年会、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系列活动,举办大运河音乐节、“遇见·运河”城市探访等特色品牌活动,持续为城市副中心增添活力。
谋划大型体育场馆、演出场馆、潮流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4
以更大格局、更宽领域推进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区域联动性和整体性
加强新老融合、城乡共荣、区域联动,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扎实推动新老融合发展
完成55条背街小巷创建提升,推进205条背街小巷长效管护。
新开工10个、竣工1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
建成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确保0701街区级家园中心、怡乐园二区社区级家园中心基本完工。
★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潞城镇加快发展都市工业。
马驹桥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产业。
西集镇扎实做好网络安全和“樱游运河”示范。
漷县镇加快集聚医产协同优势资源。
于家务乡积极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
永乐店镇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新市镇。
培育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打响“京农·运河人家”农业品牌。
深入实施供水管线改造和“一户一表”安装,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厂站及管网建设。
★持续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加快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确保石小路基本完工。
加快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5
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
全面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完成大运河零碳生态公园建设。
推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落地并开展交易,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高标准打造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办好第六届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新增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48万平方米。
新开、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
推进自行车专用道建设。
★持续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推进两河水网二期等骨干沟渠水网建设,力促台湖等3个再生水厂实现开工。
实施梨园镇花园大道示范项目。
整合桥下街角城市空间,增补2万平方米小微绿地。推动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4.6%。
6
以更精细化、更智慧化措施推进城市治理,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具有首善标准、副中心特色的治理新示范。
★持续提高基层治理动能效能
健全完善“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
实施一批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巩固治理类街乡镇工作成效。
深入开展季度诉求量前100名小区专项治理。
★不断提升精细化智慧化治理水平
实施城市“金角银边”精雕细琢专项行动。
开展城市家具精细化规范治理。
高标准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8个标杆项目。
★加强交通系统施治和综合治理
完善“十一横九纵”骨干路网体系。
加强农村路网与城市路网衔接,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
“一路一策”缓解重点路段拥堵,开展学医景商等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
推进路口秩序化提升改造,打通一批道路断点和桥下瓶颈点。
推动交通信号灯联网和重点路口智慧调度。
7
以更优供给、更实保障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
★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更好发展
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增加中小学学位7000个,扩增公办学前学位1140个。
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
推进北京急救中心、首儿所通州院区建设,保障市疾控中心项目完工。
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
★大力推动社会保障普惠共享
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普惠托位占比达到30%以上。
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700套、竣工2560套。
★全方位增强城市韧性
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比例不低于50%。
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北运河副中心段堤防加固工程建设。
8
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
全面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拓展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新路径,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开展股权投资试点创新业务。
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国有“三资”运作改革,狠抓农村集体“三资”制度管理。
深化产业用地利用改革,合理引导用地功能混合,创设新型产业空间。
拓展“空间等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等创新成果,建立供地项目全流程审批的管家式服务体系。
推进民生导向型城市治理改革,制定实施“七有”“五性”水平提升行动、重点项目与基础设施配套协同行动、南部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行动三大专项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
提高外资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落地发展。
挖掘运河商务区等资源潜力,开拓国际交往功能承载新空间。
9
以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系统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