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15:48
榜样引领
追光前行
1月3日晚,“2024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战斗英雄王曙光荣获2024年度十大“北京榜样”。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陆晓光为其颁奖。
甘洒热血写千秋
——记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休干所军休干部、一等功臣王曙光
37年前的这个开学季,如果王曙光选择去国防大学深造,那么他很有可能随之发展成为一名将军,要知道,在那个高学历尚匮乏的年代,“学生官”在军队是稀缺资源,更何况毕业于号称中国西点军校的石家庄陆院,前途无量。
37年前的那场战役,如果王曙光三次请求上前线不被应允,即便是上到了前线在阵地人员轮换时正常撤离,就有可能不会失去自己的双脚和一根手指,更何况一切都是那样突然,在上到战场第89天时地雷在他身下突然爆炸,因为他还想消灭更多的敌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王曙光义无反顾。打仗,激活了作为一名军人蓄积已久的地火,他主动放弃去国防大学深造,说学习的机会还会有,但打仗没有第二名,多一个人就多一分胜算!
打仗,残酷而遥远的字眼。23岁的王曙光却一直在准备。夜里熄灯后,他给自己“开小灶”——在训练场一跑就是二三十公里,如此坚持近两年。他说,南方多山地丛林,打仗首先是个体力活儿,脚板硬了才能攻得上、撤得下!他三次递交请战书,要求去前沿阵地,理由是自己有两个弟弟,家中有人为父母尽孝;自己没有谈恋爱,在情感上了无牵挂;自己学的是步兵指挥专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据《解放军报》报道,大学本科毕业生王曙光在坚守“李海欣高地”的89昼夜中,和战友打退越军数十次偷袭和进攻,表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这样一位铁血军人,心中完全没有自我。负伤后,血肉模糊的王曙光被抢运上担架,后送途中,他竟然还能忍住剧痛,为给他抬担架的战友哼歌《军营男子汉》!意图告诉战友,他还活着。战友闻之,皆曰铁人。战场环境恶劣,从阵地到后方医院,四个小时时间里,他没有昏迷,坚持清醒到手术台。五天后,他的残缺的肢体才逐渐有了知觉,依然不喊不叫!然而当听到抬他下阵地的战友李永犬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时,王曙光却悲痛欲绝……
也许他还并没有体会到那种驰骋疆场纵横捭阖的快意和杀敌于须臾永留青史的英雄壮举,但他挺身而出视死如归惟愿马革裹尸的壮怀激烈足以令世人惊叹。军人饱含血性的品格加之舍我其谁的侠义精神时至今日,仍然在王曙光身上闪耀。这样的军人,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铁血总伴有柔情。那位后送王曙光抬担架的战士李永犬,成为王曙光一生的记挂。他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到河北饶阳探亲。他把李永犬的母亲认作自己的“妈妈”,常去探望。大家夸他是个孝顺的“儿子”,王曙光却立即纠正:这谈不上孝,我没有能力伺候“妈妈”膝下,如果能让老人心里感受到一点慰籍就足够了。除此之外,王曙光多年来一直坚持去烈士陵园祭扫,不遗余力地去烈士的家中看望,认识的、不认识的,他打听到线索就“组团”前往。王曙光说,战友牺牲了,但他们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就是要让烈士的家人感受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有情有义叫战友!
当战争的阴霾被驱散,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轨道。而就在战前,中国军队就开始“减少员额100万”,从这一年起,将有60万名干部在3年内退役转业……对全军而言,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不难相像,这首当其冲的就是残疾军人,可是王曙光的兵还没当够!怎么办?
首先失却了双脚的王曙光想重新站起来,接受了近十次的“修补”手术,为了适配义肢,听着锯子、剪子一遍遍地在自己的残肢上打磨、裁切,王曙光的脑海里闪现的是前沿阵地也如此般地被炮弹一遍遍犁过……他一声不吭,他在酝酿着自己的第二步计划。
在战场上能打赢,走下战场也绝不服输。虽然被授予一等功,《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他的事迹,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功臣。当听到提高学历、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就有可能留队的消息,他没有遗憾于当时的放弃、没有向组织提一点要求,而是用残缺的右手握起笔,用当年练铁脚板那样的激情来锻炼大脑,并先后攻下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直到毕业,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竟还有人不知道这个身材壮实挺拔的同学居然是一位无脚的伤残军人。上前线能打败敌人,撤下来战胜自我,无脚的王曙光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他用军人永不言败的精神再一次证明:英雄行险道,勇士善争先。
不自弃才能突出重围。王曙光以残疾之躯留了下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部队扎下了根,以继续实现保家卫国的军人梦想。
边疆烽火熄,军人常枕戈。王曙光利用假肢的辅助不仅重新学会了走路,而且走得更远更高。他时刻严格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状如常人。他说,军人没有残疾不残疾,只有合格不合格。他的答卷随着军队再一次改革——原北京军区圆满完成历史使命而圆满,他进入到善后办保障局。也是这一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作为全军49名现役英模代表之一,王曙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对军人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褒奖。
告别军旅,但军人的印记早已融入血脉灵魂。脱去军装,脱不掉英雄气概、脱不掉爱国情怀,那就让一个个战斗故事去传承先烈遗志,教育后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这些年,王曙光经常被学校、部队、企业、机关邀请去作报告。30多年弹指一挥间,战争远去了吗?还有人在思考战争吗?王曙光说,尽管时代变了,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利益没有变,维护民族团结统一、人民幸福安定的责任使命没有变。现代人可以不记得那场战争,但必须要记得什么是国防、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牺牲,和那些为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的人。
进了干休所,王曙光仍然不闲着,他每星期摇着轮椅“跑步”达六七十公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一口气参加了全国各地的14场马拉松比赛,其中三场是全程马拉松赛。他积极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祭扫烈士陵园、讲思政课、传唱英雄战歌、探望伤残战友、开展国防教育。2024年,王曙光被首都精神文明办表彰为“北京榜样”。
文章来源:《挚友》,作者朱洪潭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