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两会直播访谈丨昌平区教委主任苏俊山谈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1-07 18:4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昌平区“两会”时间已开启,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苏俊山在2025昌平两会直播间接受访谈。一起来看——

问题一:在促进昌平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昌平区教委结合办理教育方面的建议,推出了切实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昌平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抓均衡。

持续推进昌平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创建和问题整改。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区教委主任牵头,主管主任主责,督导科推进,科室及直属单位按照职责分类推进,各学校成立优质均衡工作专班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分阶段开展数据填报及数据监测分析。结合阶段监测中的问题,制定多轮监测结果突出问题整改方案。明确阶段性整改目标、工作任务,按照一科一册、一校一案的要求,做好梳理和总结。针对问题整改建立定期更新管理制度、调度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数据变化月报制度、督导考评制度,强化下校调研与指导,持续促进全区均衡水平提高。

▲依托双师课堂,运用反馈数据,实施精准教学

二是促优质。

◆坚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近年来,昌平区不断加大名校名园引进力度,截止目前,已有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二附中等31所名校名园在昌平落地办学,各引进校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满足了昌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待。

▲北京一零一中未来科学城学校被央视少儿频道《快乐大巴》节目报道

◆坚持深化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当前,昌平已改革11个学区,实现全区中小学全覆盖。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教育集团覆盖范围,改革后,全区教育集团总量将达到10个,集团化办学改革覆盖法人单位比例将达到52.4%,覆盖全区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将超过65%。各集团和学区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区域优质均衡水平。

▲以“家校社融慧·以美育人,教联体聚情·艺彩飞扬”为主题的回龙观东学区第三届美育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

◆推进实施“手拉手”合作项目。深入落实北京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昌平顺义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等项目,制定年度合作计划,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坚持优化山区、农村教育,大力推进“双师课堂”,引进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以流村小学为代表的农村学校办学品质。

▲崔村中心小学与海淀红英小学开展“互联共研 提质强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手拉手结对帮扶项目

昌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从达标情况来看,小学资源配置七项指标综合达标突破90%,初中达到88.9%;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进一步优化。昌平区四、八年级学生学业质量整体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部分学科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校际间差异系数进一步缩小,办学质量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今年,昌平区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验收。

问题二:区教委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区心理健康阳光工程,惠及全区的青少年。其中“123N”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是如何运行的?

123N心理健康模式是昌平区在深入推进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的一种新型工作模式。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在昌盛园小学组织开展了心理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活动

“1”即心理课堂教学。心理课堂教学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我们一直重视心理观课议课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在第五学校、回龙观二小、人大附中昌平学校等10多所学校开展区级心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观课议课进行专业引领。每年组织开展昌平区心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择优推荐160余节优质课例参加市级心理教学成果评优活动,148节课例荣获市级奖项,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技能,改进了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

▲市级心理研究课“守护人际边界,合理说NO”

“2”即昌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昌平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依托区域内优质的师资团队和先进的心理辅导设备,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热线咨询、面对面心理疏导及心理知识普及培训等服务。2024年11月,针对重点年级学生,我们还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开通昌平区家庭教育网络学院,围绕家庭教育重点及家长关心的重难点问题,设计系列专题课。目前有1000多门课程可供家长学习,累计访问量超过150万次,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昌平区家庭教育网络学院

“3”即教师培养体系、心理支持体系、课程建设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我区有专职心理教研员2名,296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其中63名专职心理教师。通过全员培训、课堂教学、名师培养、项目引领和评审鉴优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努力打造一支观念新、专业硬、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心理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自主研发了符合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心育》,紧密围绕24项积极心理品质,精心构建了三册渐进式学习体系,全面覆盖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心理领域。

“N”即多种路径实施。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区域方面通过推送涵盖自我调适、亲子沟通等多领域的269节视频课程和1000多门家庭教育网络学院课程,开展定制化心理培训和讲座进校园等活动,满足师生、家长的多元化需求。学校则通过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和举办心理健康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应对心理困扰的方法。

▲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心理剧表演

在“123N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下,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奖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3项。5所学校在北京市第四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中获特等奖1部、二等奖1部、三等奖3部。下一步,昌平区将继续深化“123N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三:结合区教委工作,概括新一年的重点工作

新一年的重点工作,我们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

◆在谋划发展上下大力气。认真总结分析昌平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昌平区优先发展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启动“十五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及编制工作,统筹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昌平一中教育集团在各校区成立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服务保障中心和党政办公室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下功夫。以区委“改革提质年”主题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探索集团直升、“1+3”人才培养实验、高中课创计划等多元赛道,提高体育、艺术教育质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身心健康、学有特长的阳光学子。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充分利用驻昌高校、科研机构、镇街(社区)等社会资源,打通形成跨校园、跨学科、跨学段的全面育人新格局,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学校办学空间、体育设施难题,形成具有昌平特色的教联体。

▲将课间延长为15分钟,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提供丰富的活动器材,打造“分层活力课间”

◆在扩充优质资源上下大力气。近年来,昌平区累计引进了31所名校名园落地办学,实现了“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2025年,昌平区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坚持“新建必优质”的原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北师大未来实验学校、北师大昌平实验学校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实验学校效果图

2024年,昌平区赶超跨越的新局面振奋人心,2025年聚焦改革谋划发展的八个领域重点工作让我们信心倍增。教育系统将主动适应当前全区上升向好的大好形势,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教育幸福感、满意度,为推动昌平“四区”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做出教育贡献!

素材来源:区教委政策法制科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


作者:

昌平教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