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两会发布会丨全面深化精细治理 绘就幸福西城画卷
2025-01-09 20:5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月7日,西城区召开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聚焦控规蓝图 持续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整体提升”。会上,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促中心、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区园林绿化局分别作主题新闻发布。

持续推进海绵城市改造,加快推进西单连廊等环境品质提升,打造非机动车治理“一站一策”治理试点,着眼金融街智慧交通打造和智慧景观控制试点建设……记者从区两会了解到,2025年,西城区以改革新动力牵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提升城市颜值、综合施策推进交通综合治理、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高效、更智慧,努力取得更多可视可感可触的新成果,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贡献城市管理力量。

据了解,2024年,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两个突出”和西城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七有”“五性”,不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在高水平建设平安西城方面。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完成燃气管线占压消隐114处;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理,深挖充电资源,全域车桩比达2.16:1,超额完成市级建设任务。积极做好极端天气提前应对与抢险工作,实施汛前“清管行动”,全区14座下凹式立交桥经受住了自1961年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第二强降雨的考验。开展供暖“冬病夏治”、道路桥梁检测,更新改造供热管线6.78万米、推进5条道路大中修、实施32.9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全区路面健康指数达89.7,居全市第一,不断提升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在精细功夫打造宜居西城方面。围绕首都功能和民生工作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实施三里河一区周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停滞多年的西单宏庙危改综合楼启动违建降层拆除工作,努力让中央政务环境更加优良。扮靓街容街貌,北护城河滨水绿道精彩亮相;金融街三横一纵道路、中心绿地、金科新区广场等全面亮化;西单-平安大街段、德内大街、西外广场等焕新升级;金融街、西单、北京坊、什刹海等春节景观广受群众好评;特别是202.4米的“蛟龙出海”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给全市人民群众绘就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另外,西海、柳荫街社区分别获评“幸福河湖”“水美家园”荣誉称号,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断攀升。持续实施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了精品街巷93条、优美街巷371条、“最美院落”70个,推出不停车街巷50条;坚持高标准落实“疏整促”任务,全年拆除违法建设2187处10.5万平方米,第五立面净化327处;着力提升“城市家具”,对重点的交通护栏、电力箱体、阻车桩等进行了优化,让大街小巷更加整洁,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在更大力度构建畅通西城方面。着力缓解“大城市病”,全年对6所学校、15家医院等重点区域交通秩序进行了优化治理,新增了13条通学公交,2条通医公交,1条通游公交。新建立体停车设施5处、备案平面停车设施11处,新增车位2048个,挖潜有偿错时共享车位1290个,共计32处桥下空间向社会开放停车,通过盘活整合停车资源让居民出行、老城生活更加便利。同时,还完成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设充电桩850个,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

2025年,西城区将紧盯“安全韧性”,让城市运行保障更加有力。持续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的城市运行保障工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更新与建设,积极推进育才学校新址配套交通、市政工程,确保按时投入使用。加大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理,继续推进西城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费补贴工作。提高应对暴雨、强降雪等极端天气灾害的反应能力,开展少用不用融雪剂的作业试点工作。计划完成月坛街道第十九号排水分区等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加强市政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持续提高城市韧性。

新的一年,西城区将雕琢“里子面子”,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加快推进西单连廊、皇城城廓(西城段)、西单-积水潭桥街区、西单-开阳桥街区、车公庄大街、木樨地等地区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完成本轮背街小巷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街巷环境整治和文化挖掘,打造精品街巷36条、优美街巷188条、达标街巷20条,计划打造“最美院落”60个,继续推进不停车街巷。抓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效,让绿色发展理念走进每一个家庭。推进金融街地区照明景观常态化,塑造高端典雅城市夜景新名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城区城市管理委负责人表示,西城区将聚焦“畅通有序”,让城市出行更加美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闲置土地等资源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计划新增车位2000个,持续深入挖掘错时共享停车位1200个。加强学校、医院、景区、商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缓解高峰时期道路拥堵,同时指导并开展通学路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在非机动车治理方面,我们将以鼓楼大街精品站点为样板,“一站一策”对重点区域和点位进行治理试点,总结经验并在全区推广,不断改善非机动车的停车秩序。

西城区将围绕“高效便捷”,让城市治理更加“聪明”。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着眼金融街智慧交通,引入智慧灯控、绿波技术,探索无人驾驶区域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交通智能水平;推进智慧景观控制试点,探索夜景照明平台管控。推动垃圾分类识别系统、智慧电力平台建设,推动环境建设巡查向智能化转变。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冰表示,街巷停车对于老城区来说是一个困扰的问题,在2024年,我们提出了不停车街巷的理念,不是说不让车停,而是要让车停得更加合理。街巷胡同尤其是背街小巷,道路本就宽窄不一,停车将会给街巷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说我们尽可能为居民找到更多可停放的区域,释放更多的街巷空间,做到“还路于行”,进而提升街巷环境品质。

2024年,我们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推出了50条不停车街巷,其中包括达智桥、前桃园、马连道三巷等等。通过把车辆释放到了周边可利用的停车场,给居民提供了可停放、能够长期停放的空间。经过治理后的街巷胡同给人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更敞亮了,更安静了,整体的通行秩序变得更加有序了,胡同内的慢行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居住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对于电动自行车停车资源非常紧张的平房区,我们对充电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在解决停车问题的同时,也能让居民就近、就便充电。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字:刘新岩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