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10:50
近日,“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宣传联合采访团走进天津古文化街,吊钱儿、灯笼、年画、手工艺品将古街装点得红红火火;市民和游客熙熙攘攘,买年货,备节礼,看民俗表演,十分热闹。远处一家店铺打出“津味中国年”五个大字将过年的气氛拉满。
诙谐幽默
“逛了古文化街,才算过了年”“看看地儿,听听事儿,还要尝尝味儿!”
天津古文化街特约讲解员马哲,讲起古文化街如数家珍,一口幽默诙谐的天津话,道出了古文化街的天津味儿。
“吹气,用力,停,再吹一点,再吹一点……”来自北京的游客王楠,正在配合吹糖人师傅,自己吹小鹿。
“气太大了容易断,气太小了不成型,就是两人一拉一扯中,配合完成。不一会儿,师傅手里就‘变’出了一只小鹿,太神奇了。”王楠说,听说吹糖人技艺发源于北京,流传至今已有600年历史了。没想到在天津古文化街体验到了它的魅力,吹完,看完,还能吃,好甜!
王楠高兴之余让同伴给自己和小鹿拍个照,一旁的吹糖人师傅急了,用天津话说:“您别落下我呀,得把我也照进去呀!”
古色古香
坐落在天津老城东门外的古文化街,以天后宫为中心,向南北两侧绵延。这条大街全长687米,两旁是百余座仿清建筑风格的商铺小店。1985年,天津市大规模修整这条旧街,1986年元旦命名天津古文化街并开街。
走进始建于元代(1326年)的天后宫,古色古香的院落映入眼帘。从东到西,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钟鼓楼、张仙阁和配殿,一字排开,保存完整的天后宫,透着古文化街的古味儿。
穿梭其中的香客和扑鼻而来的香气,无不说明了这里香火之旺。天后宫钟楼旁,工作人员正忙着为“春节敲响第一钟”活动做准备。
“如何把一条旧街改造成具有古味儿的新街,是有着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含义的。这条古街的魅力在于最大限度保护了文物古迹的原貌。”马哲介绍。古文化街修整开工之前,1985年1月,天津市文化局还邀请了北京古建筑专家来津,为修建古文化街献策。专家们对古文化街的建设以及五处文物古迹的修复,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指出文物古迹的修复要以质量为主,要注意保持原有的风格。
“现在这条街上看到的元代、明代以及清代的古建,基本都保留了原貌。”马哲说。
文化长廊
在一家店铺屋檐下,一幅油漆彩画——神话故事《柳毅传书》映入眼帘。惟妙惟肖的人物和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让古文化街的文化味翩然而至。
记者发现,这条街上左右两侧百余家店铺的屋檐下、墙壁上,均绘有彩画,内容全是中国四大名著和相应的神话传说。走进这条街,就像走进了一条文化长廊。
在杨柳青年画店,游客摩肩接踵,琳琅满目的年画令人心旷神怡。杨柳青年画店不仅给游客准备了印刷年画,还有传统的木版年画、水印国画。
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大妈一边认真地挑选着年画,一边对记者说:“自己小时候就是看着这些年画成长的,现在看到它们,就感到特别亲切。”
杨柳青画社木版水印传承人苏丽妍介绍:“春节期间,我们将推出一批老版复生和老版新绘年画,让沉睡在仓库里的老版年画重新面世。欢迎京津冀朋友到我们店来选购。”
如今的天津古文化街,民俗和国潮相遇,乡愁与时尚交融。正以津门故里独特的中国味、古味、文化味和天津味吸引着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