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春启:《红楼梦》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写的
2025-01-15 14: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署名已经发生变化,由“曹雪芹、高鹗著”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否认高鹗是后四十回的作者,无疑是个进步。日前又有人撰文,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笔者说点不同意见:曹雪芹对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不容否定。

第一个提出后四十回作者是高鹗的,是胡适。

在胡适先生看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写的是曹雪芹的家事;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有的学者发展了胡适先生的看法,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的原型。更进一步说,曹家衰败是由于政治原因。胡适提出这些看法的时间,距今已经快一个世纪了。有些看法已经被后人质疑甚至被否定了。本人便不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家的事,更不认为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原型。

胡适先生认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理由有三:

一、宝玉的结局和第一回自序的内容不合。

二、有些人物的结局和前面交代的不一样,如史湘云,“后来似乎应该与宝玉作夫妻的”;还有香菱,应该是被金桂折磨致死的。

三、后四十回的写作水平不如前,“(有些)文字的笨拙,令人读了作呕”。

关于第一个理由,因为是错误地把贾宝玉和曹雪芹视为同一人、又错误地把“序”的文字认作小说正文的内容了。

第二个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红楼梦》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待曹雪芹作最后定稿时,写到二十二回就去世了。这有庚辰本的脂批为证。二十二回以后的内容都不是最后定稿,那么所有人物的最后结局都可能是不确定的、未知的。至于一些人物的结局和前面的判词不一致,有的,可能是我们没有真正领会曹雪芹人物设定的意图;有的,可能是作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改变了初衷,这在小说创作中,是常有的事情。

还有,此书经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那么极有可能出现过五种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也都流向了社会。出版商程小泉手里有了八十回,又找到了其中一部分的后四十回,把它们拼接在一起,这才使我们看到了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因此,小说里所有出现的舛误、对不上榫,都是可以解释的。

至于第三个理由,更容易反驳。既然曹雪芹为这部小说花费了十年心血,而且前后改过五个版本,那我们今天看到的后四十回很可能属于最初的版本,那么它的文字粗糙、文学水平低下,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呢。试问,一个书画家十年前的作品,能和十年后的水平一样吗?

笔者认为,曹雪芹其实是这部小说的编辑者,而原作者则另有其人。否则的话,曹雪芹在什么基础上“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按照这个逻辑,曹雪芹最后编辑改定的,只有前面的二十二回,后面的近百回都不是编辑完成的定稿,那么文字的粗糙、文学水平的低下是不是就很正常了呢?

有人按照胡适先生划出的道道,在后四十回中找到了不少毛病和“对不上榫”的地方。我承认这些毛病甚至舛误的存在,但我建议这些红学爱好者也用同样的方法,去找找前八十回中的毛病和“对不上榫”的地方,我保证你会很有收获的。诸如时间顺序上的错乱,人物年龄上的前后矛盾,人物的死而复出,人名的前后不一致,等等。当然,这些舛误出现在一部长篇小说中不足为奇。而我想说的是:后四十回中的毛病,前八十回中同样存在,而且差不多是一致的。我不相信的是,后四十回如果是高鹗或别的什么人续写的,他会连曹雪芹写作中的思维方式和文字毛病都继承下来。

按照胡适先生的看法,曹雪芹写前八十回花费了十年心血,而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却只用了一年时间。而且胡适先生承认,后四十回中的有些情节还是很精彩的。如此说来:高鹗的水平比曹雪芹高多了呀。那他何必要替曹雪芹“狗尾续貂”,自己写一部小说岂不更好?

曹雪芹画像 穆永瑞作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