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两会|“中轴线”,最美的何止几个“网红点位”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田闻之

2025-01-15 18:43 语音播报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如何充分展示中轴线历史文化风貌,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北京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希冀呵护并推动文化遗产更好走向大众、走向世界。

作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北京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7.8公里。“前后起伏”的建筑形态、“左右对称”的空间布局、“一贯到底”的雄伟气魄,一展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至今仍统领着当下北京城市的空间格局。700余载光阴流转,15个遗产点严整排列,既是全球“独一份”的历史馈赠,更清晰记录着传统中国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期许。

中轴线,承载着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步步皆是景观”“处处都有故事”。遗憾的是,不少市民和游客对其了解和认知远远不够。有人匆匆而过,压根儿不知脚下的沧桑岁月;有人重打卡轻文化,只顾追“网红点位”拍照发圈。有市人大代表不无感慨地分享道,曾在元代遗存万宁桥随机问询几位游客,都没能回答正确桥名,更遑论知晓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了。历史遗产何其珍贵,“文化富矿”就在眼前,若是这么“视而未见”,不仅是对文旅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我辈守护弘扬文化遗产的责任之失。

文化呼唤传承,传承始于了解。激活“沉寂遗产”,是守护历史记忆、传承文化遗产的题中之义。具体到中轴线,优化导览标识系统,打造专门博物馆,设计多元文化主题探访路线,邀请街坊邻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专家网友都在贡献创意。多一些尝试与探索,持续丰富产品供给,着力提升大众体验的趣味性,才能将“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所蕴含的高超智慧讲清楚、传播开让更多人在用脚步丈量城市时,不经意间触到它的文化肌理,感受它的历史脉动,我们才能走到城市文明的深处。

“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各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马可·波罗行纪》曾不吝赞美这座东方都城。擦亮城市历史文化“金名片”,展示岁月的“其美善之极”,会让世界看到北京的多元与精彩。

我说两会

编辑:崔文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