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闹市的生态绿洲:“清河之洲”滨水绿廊景观提升工程
2025-01-16 19: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类型多样、主体多元、任务艰巨。既要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更要强调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加强协商共治。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北京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纲领,不断突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难点和瓶颈,精心组织实施,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本栏目将陆续推出北京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以梳理和分享成功经验,拓展工作思路,引导更多力量投入到北京城市更新行动中。

清河位于海淀区中部,被誉为海淀金腰带,西起安河桥闸,流经海淀、朝阳、昌平、顺义,最后汇入温榆河。全长23.6公里,其中海淀段长11.6公里,是联通“三山五园”、北中轴奥森地区的重要城市山水廊道。

为了解决清河两岸环境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病,提升区域居民生活品质,助力清河由城郊河道向城市河道转变,海淀区制定了《清河两岸综合整治提升规划》,结合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打造区域蓝绿十字廊道骨架,形成大尺度蓝绿生态空间。

清河海淀整体更新改造平面图

(图片来源:海淀水务)

按照规划,将沿清河打造清河之源、清河之洲、清河之驿、清河之澳四大绿色生态节点,在肖家河桥北、朱房、西三旗建设三个生活休闲设施节点。这7个节点中,位于圆明园东北的“清河之洲”作为先行先试项目率先启动。

“清河之洲”位于清河树村段,西起树村闸,东到体大西桥,河道长度1.17公里,占地面积约25.73公顷。“清河之洲”工程包括河道改造、树村闸改造和管线改移三部分内容。

基于“清河之洲”岸线改造方案,在清河北岸进行局部拓宽,在南岸原有岸线上进行生态改造,以生态缓坡驳岸和生态湿地相结合的模式,营造若干生态涵养岛,为自然生物提供栖息地,同时种植乡土乔、灌木及适宜的水生植物,达到科学引鸟引蝶的效果,从而营造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和水禽的繁衍、觅食和庇护场所,打造隐于闹市的生态绿洲。

鸟瞰

(图片来源:海淀水务)

完善交通组织,构筑滨水生态系统

清河作为城市北分洪唯一通道,巩固其防洪排水功能至关重要。项目建设中,在保障防洪前提下,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基本出发点,将硬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北岸的硬化岸线改造为自然式草坡入水,南岸的硬化岸线改造为生态种植台地,为自然生物提供栖息地并配置乡土植物及水生植物,塑造具有自净功能的水生态系统。

(图片来源:北京海淀)

在保障绿道连通基础上,利用现有滨水步道改造为慢行人行绿道,利用现有巡河路改造为骑行为主的综合绿道,沿线始终保持至少人行、骑行两路并行的绿道模式,增强滨河两岸联系,构建一个联通完整的滨水生态系统。

以文化传承为脉,彰显区域历史底蕴

项目结合历史文化资源以三山五园历史水系、圆明园四十景及清河发展脉络作为文化背景,打造“清河之洲”十景,形成特色人文景观空间。包括吸取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曲院风荷”建筑布局特色,改造现有闸房的“树村闸影”;结合码头与观景平台的“云舟芳树”;水中月影与岸上桃花相映成趣,结合文化主题的“月地花天”;远观河景的飘逸栈桥“霏红无际”;承接公园出水口,形成跌水景观的“荷风清流”等。

岸边设置了两处服务空间,造型脱胎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汇芳书院中的眉月轩,弯曲如月者为月轩,一分为二者为眉轩。其中月轩檐廊延伸为休闲廊架,作为茶室为游客提供必要的餐饮服务,茶室屋顶也是观景台,视野开阔,游客可一边品茶一边登高望远。架设于场地中央的汇芳桥采用《清明上河图》中传统的木编桥结构形式,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通过栏杆的疏密变化、阴阳坡的不同比热来表达 “断桥残雪”的古典意蕴。以眉月轩与汇芳桥等景观节点为载体,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极具海淀气质的文化自信典范区。

汇芳桥下改造前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2024》)

汇芳桥下改造后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2024》)

绿岛剧场是“清河之洲”的一个亮点,借用清河区域原有桥梁设置草坡看台,利用桥头和水面的高差,形成以水为景的自然小剧场,做到兼顾滨水看台、小型文艺活动和自然课堂教学的多种功能,将“以水为景”优势发挥到最大。

2023年10月,清河滨水绿廊——“清河之洲”正式向市民开放。如今,行走在清河之洲,晨雾缭绕,河面上的野鸭嬉戏打闹,成为不少市民日常健身锻炼的选择。清河之洲公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维护公园环境,园内采用智能无人清扫机器人在犄角旮旯打扫卫生,主路上应用小巧的喷洗一体车保持街道的时刻整洁。

点河成“金”,七颗明珠镶嵌“金腰带”

(图片来源:北京海淀)

2024年7月,清河之洲的姊妹园——清河之源滨水公园建成开放。公园内恢复了部分清河故道,贯通了三山五园景观轴线,构建起龙形水系,营造出6处文化节点,让人们在这里重拾清河源头记忆,将与黑山扈沟治理项目一起形成文化、生态与景观充分融合的新型生态片区。

至此,海淀“金腰带”上的七颗明珠已亮相两颗。随着清河两岸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的推进,剩余5座滨水公园也将陆续与市民见面。

11.6公里的清河海淀段两岸,将规划实施20多处绿地公园、20处道路、10处开发项目。以河流的焕新,带动周边城市空间服务功能的织补,海淀的这条“金腰带”将愈发光辉灿烂。

内容来源:《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2024》、北京日报、北京海淀

本内容由北京印迹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北京印迹inBeijin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