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19:56
2025年伊始,中东传来久违的好消息。当地时间1月15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这场持续15个月的战争终于按下了暂停键。饱受战火摧残的加沙人民,终于看到了和平曙光。然而,人们心中仍存诸多疑问:此次停火能维持多久?能否为加沙地区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又能否有效缓解紧张的中东局势,让地区冲突得以降温?
停火协议仅是暂停键
停火协议达成后,斡旋方卡塔尔、埃及和美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协议将于1月19日生效,且分三个阶段实施。
据美方披露的版本,第一阶段为期42天,期间以色列与哈马斯将“完全和彻底的停火”,以军撤出加沙人口稠密地区,哈马斯释放部分被扣押人员(含美国公民),以色列释放数百名巴勒斯坦囚犯,大量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也将进入加沙。第二阶段,双方将就永久停火展开谈判。第三阶段,加沙地带将开启大规模重建进程。
然而,以色列总理办公室随后表示,协议最后条款尚未敲定,仍需以色列内阁正式批准。据报道,因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烈要求,哈马斯在最后一刻放弃修改以军在“费城走廊” 部署的要求。
对于这份停火协议的具体内容,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分析指出,协议第一阶段主要释放女性、儿童和受伤人质,相对难度较小,若顺利达成,不仅是阶段性胜利,也为后续阶段推进带来希望,尤其对加沙人民而言是利好消息。
“但第二阶段涉及释放作战人员,第三阶段关乎加沙战后重建,落实起来面临诸多阻碍。”孙德刚表示,以色列虽在人质释放数量上做出让步,但对释放哈马斯成员心存顾虑,担心其卷土重来。同时,协议对加沙治理、“费城走廊”控制权等关键问题采取模糊化处理,未从根本上解决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这一核心问题。
“巴以双方目标未变,以色列仍想剿灭哈马斯,哈马斯也会继续斗争。当前这份停火协议仅仅是临时暂停键,想要借此实现加沙地区的持久和平,还言之过早。”孙德刚说。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记者发稿前,以色列再次对加沙进行了空袭,这无疑让停火协议的未来执行情况充满更多不确定性 。
哈以都已内外交困
停火为何此时达成?时机有何讲究?实际上,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哈马斯和以色列第二次就停火达成的协议,上一次是2023年11月。
孙德刚表示,此时能达成停火,源于哈以双方都已内外交困,美国则发挥了“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
哈马斯方面,在一年多的冲突中已疲惫不堪。一方面,高层遭“团灭”,又被困于加沙地区狭小范围,遭受以色列频繁轰炸,实力受损严重,急需时间休整恢复。另一方面,伊朗采取了一种战略收缩态势,主观上减少了对哈马斯的支持力度。因此哈马斯主观上希望达成停火协议以获得喘息的机会。
以色列方面,内塔尼亚胡面临国内政治压力,反对派指责他未能保证人质安全回家。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军事行动,内塔尼亚胡未实现彻底剿灭哈马斯的目标,开始反思作战政策,在人质解救和剿灭哈马斯的战略目标上,迫于美国压力做出顺序调整,先以解救人质为首要任务,从而在此时愿意推动停火协议的达成。
美国方面,正值换届时期,拜登和特朗普都想借此留下重要的政治资产。拜登因巴以冲突失去民意支持,希望在任期结束前促成协议,为民主党增添政绩。特朗普也想争得促成协议的功劳,他曾威胁称,若哈马斯在他1月20日上任前不释放人质,就会“大难临头”。两党出于政治利益考量,积极推动并对以色列施压,成为协议达成的关键外部力量。
中东局势依旧艰险
根据卡塔尔、埃及、美国1月15日发布的联合声明,哈以停火协议旨在在加沙地带实现永久停火,恢复和平。
停火协议达成当天,加沙多地的巴勒斯坦民众走上街头庆祝,很多人相拥而泣。此外,还有数千名以色列人在特拉维夫市集会,支持停火协议,期盼被扣押人员早日回家。民众对于和平期盼已久,这份停火协议将给中东局势带来什么影响?
在孙德刚看来,中东地区在2025年仍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
一方面,地区冲突的重心有转移趋势。巴以冲突的主导地位可能被以色列与伊朗的矛盾所取代,同时,以色列与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之间的博弈也将愈发凸显。而黎巴嫩与以色列、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预计会有所减弱。叙利亚内部局势也将发生变化,不再是以色列和伊朗的博弈场,而是逊尼派、阿拉维派和库尔德人等不同派别,在外部势力干涉下,陷入内部权力博弈。
另一方面,“特朗普2.0”带来新变数。特朗普上台后,重点会针对伊朗,可能要求哈马斯停止与伊朗合作,不再作为“抵抗轴心”的一部分。若哈马斯继续与伊朗合作,可能遭受美以更猛烈的反击;若保持中立或融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美以对其政策则可能改变。
“由于美国的中东政策走向受特朗普上台影响极大,且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以及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矛盾尚未解决,中东地区在2025年仍面临战火纷飞的风险,局势依旧艰难。”孙德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