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10:59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专业化、高素质的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却处于短缺状态。
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介绍,202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在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公费培养试点,毕业后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这为在北京市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公费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乔东亮说,目前养老服务类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规模效应不足等问题。以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2024年北京市属高校招生中,养老专业招生总量只有410人,远不能满足高品质养老需求。
为此,乔东亮建议,尽快开启北京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公费”模式,如条件成熟,可对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实行公费培养,进一步拓展公费招生范围至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在教育、医疗等资源方面具有互补性,可为未来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
乔东亮还建议,深化养老专业中职、高职与本科教育改革,通过适当上调“专升本”比例等做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满足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