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香、尝美食、赏技艺……来王府井逛“流动的非遗馆”→
2025-01-17 17:3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品茶香、尝美食、赏非遗……春节前夕,一场非遗特色展览在王府井街区的澳门中心一层“岩上”旗舰店拉开帷幕。由东城区文旅局精心筹备的新一期“流动的非遗馆”闪亮登场,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融合南北、尽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独特体验。

生长于福建武夷山的岩茶,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岩骨花香”。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流动的非遗馆”展出的武夷岩茶展品,皆出自该项目传承人刘一焙之手。

作为首批传承人刘国英的女儿,刘一焙肩负重任,秉持着对传统制茶技艺的热爱与执着,创新推出了挂耳岩茶这一全新品类,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更加便捷地品尝到武夷岩茶的醇厚茶香,领略其背后承载的茶文化内涵。

围坐在茶桌前,市民和游客们亲身体验了泡茶、品茶的过程,不仅感受到了茶汤的鲜美与甘醇,更体会到了中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宁静与智慧。

记者了解到,此次“流动的非遗馆”将来自福建武夷的岩茶制作技艺与东城的多项非遗技艺相融合。展品中,既有展现北京玉雕技艺的金镶玉薄胎玉杯,也有展示景泰蓝烧制技艺的宝相花纹饰景泰蓝茶杯和托盘,更有展示京绣技艺的主人杯、百宝囊,以及京剧脸谱样式茶杯、稻香村零号店中轴线系列糕点等。这些展品围绕茶文化这一主题创作,呈现出别具韵味的南北文化交融之美。

作为年轻一代北京玉雕技艺传承人的杰出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根连的女儿杨晓雅带来了由北京玉雕技艺制作的金镶玉薄胎玉杯,将玉的温润细腻与金的华贵璀璨完美融合。

由景泰蓝代表性传承人张旭带来的宝相花纹饰景泰蓝茶杯和托盘同样吸睛,色彩绚丽、工艺繁复的景泰蓝在茶杯和托盘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品茶增添了一份别样的仪式感。

由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京绣技艺非遗传承人毕红创作的主人杯、百宝囊更是别具一格,一针一线绣出的精美图案,融入了京绣技艺的独特针法和丰富寓意,不仅让主人杯成为一件实用的茶具,更使其成为一件饱含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京剧彩塑脸谱非遗传承人赵楠从脸谱制作中汲取灵感创作的脸谱文创茶杯,将传统脸谱元素与现代茶杯设计巧妙结合,让古老的脸谱文化在茶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统计,此次“流动的非遗馆”共展出五大类、50余件展品,将持续至2月底,展期内还将举办传承人现场展示、茶文化普及讲座等活动。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岩上”品牌主理人刘一焙说:“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活动和平台吸引更多的本地、外地以及外国游客,向他们介绍东城的非遗文化、介绍来自福建的武夷岩茶。”

“流动的非遗馆”于2024年春节期间启动,是区文旅局主导开展的品牌活动,也是东城非遗“焕新计划”的落地实践案例。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流动的非遗馆”既给出了在首都核心区集中展示非遗的全新方案,又能够更好地传承普及非遗文化、赋能文旅消费,打通非遗融入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流动的非遗馆”走进澳门中心,对推动“文化金三角”地区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春节期间,东城区还将推出东城春节非遗“菜单”,结合“东城非遗‘新’年俗” 主题,精心打造乐购指南和乐游线路两大板块,共七组非遗合辑,将传统的非遗项目以独特的视角整合推荐,推动非遗融入群众的生活,为新春佳节增添别样的色彩。

文字:李滢

图片:岩上 区文旅局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