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乔叶等相聚“十月会客厅”,为读者奉上“2024文艺盘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5-01-18 14:27 语音播报

文娱

2024年,全新创刊的《北京文艺评论》杂志和“北京文艺观察”微信公众号跑步进入文艺现场,呈现世界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艺,发出文艺批评的“北京声音”。作家、评论家日前相聚在北京SKP书店,以围炉夜话的方式,文艺盘点2024,为读者送上一份独特的文艺大拼盘。

回首2024年,《北京文艺杂志》一起期待过《黑神话:悟空》,一起品味过《好东西》;一起告别琼瑶,又一起和李子柒重逢;一起回顾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又一起阅读了一封封有关北京的“来信”。此次活动意在回顾过去一年的文艺观察,检视那些触人深省的文艺作品,回味精彩纷呈的文艺现象。李洱、乔叶、陶庆梅、张楚、石一枫、刘大先、杨庆祥、张晓琴、班宇、戴潍娜等作家、批评家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北京作协主席李洱首先谈论起AI技术发展时代的特点,分析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他对AI取消人类价值和工作意义的现象、对短视频占用普通人思考时间等问题,都感到并不乐观。在回顾2024年的阅读经验时,他推荐了一系列小说,分别是张楚《云落》、魏思孝的《土广寸木》《王能好》、邱华栋的《空城纪》、格非的《登春台》和萨曼莎·哈维刚刚获得布克奖的《轨道》。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认为自己2024年的关键词是“具体”。她认为现代人往往在手机上过网络生活,容易把具体的人、具体的生活抽象化。面对抽象的词汇和生活,应该努力将它们还原到具体的人和事之中,让自己获得成长。她2024年印象最深刻的文艺作品是李敬泽的《空山横》,认为这本书包含对文学、文化现象乃至社会问题的思考,视野广阔发散,同时拥有非常真实的个人气息,是对当代文艺的一种观察。

天津作协副主席张楚给出的两个2024关键词是“县城”和“短剧”。短剧的大火是当下不可抵挡的趋势,尽管许多短剧的编剧没有任何逻辑性,甚至很“土”,但因为戏剧性极强,又往往非常吸引人。县城则是从网络的怀旧风格摄影开始,逐渐延伸到文学领域的,不过,真实的县城又与县城文学十分不同。2024年,张楚印象最深刻的文艺作品,分别是李修文的《猛虎下山》、韩松落的《晚春情话》、常芳的《河图》和电视剧《唐朝诡事录》,这些作品都呈现出对历史和时间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陶庆梅2024年关心两部作品,分别是电视剧《繁花》和《山花烂漫时》,她谈到,《山花烂漫时》塑造了一种真正的中国式英雄,非常巧妙提供了一个关于共同体的故事。

作家班宇在发言中提到立陶宛导演图米纳斯的几部戏剧,包括《叶甫盖尼·奥涅金》《战争与和平》,图米纳斯在改编这些长篇名著时,往往只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深入演绎,而其他部分则用旁白一带而过。班宇认为,这种改编方式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名著的重新解读和解构,即从原著中提取出自己想要展示和说明的部分,而忽略其他内容。

本次活动由《十月》杂志社、《北京文艺评论编辑部主办,是十月会客厅系列活动之一

 


编辑:路艳霞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