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教尘泥得耀光!话说北京泥人张
京味赏阅微信公众号 | 作者 刘彻

2025-01-19 14:57 语音播报

京味

但凡提起“泥人张”,我料诸位第一个想到的,是冯骥才笔下天津卫“贱卖海张五”的那位俗世奇人——张明山。据冯老说,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就这么厉害。但少有人知道,北京也有一支泥人张。

张明山像

说起北京的“泥人张”,却也得自天津的“泥人张”讲起。小时看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见这“泥人张”随便扣来的泥巴,一只手信然摆弄三两下,竟能捏出个惟妙惟肖的人头,总觉得是冯老夸张的说辞,自然有些不信。直到后来,见过“泥人张”捏造的余三胜,方才了然,天津这位“手艺第一”绝不是浪得虚名。

余三胜是晚清京剧名伶,位居前三鼎甲。因为是早期名角,并未留存影像资料,就连几张照片也很模糊。我总在想,余老板的真容到底如何呢?当我第一次看见“泥人张”留下的这尊泥人,我便断定,这不是别人,一定是余三胜。不单单因为扮相是《黄鹤楼》中的刘备,那勒头勒起的细长双目和上挑的眉毛,那肃穆仁厚的神情,不枉这尊泥塑被称作“活余三胜”。如此看来,“泥人张”的泥塑,便是那沟通古今的桥梁,更是超越了西方传来的照相技术。

余三胜像

张明山塑“活余三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保护,“泥人张”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受到了重点关注。1950年,张明山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受周总理邀请,从天津调入北京,在各大艺术院校传承“泥人张”的手艺,于是便有了如今的北京“泥人张”。

北京“泥人张”创始人张景祜像

“泥人张”在北京扎根后,呈现出了磅礴的生命力。无论雅的俗的,新的旧的,都有巨大的建树。其实从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泥人张”开始,雅俗共赏的特点早已体现出来。上到《史记》《汉书》中廉蔺、张敞的典故,下到市井巷弄,吹糖人儿、拉洋片儿的日常生活,无不包括其中,神态自然,情感真挚,栩栩如生。到北京的第三代之后更是如此,“王羲之爱鹅”尽显士大夫的风流气概。“惜春作画”一众大观园女子神态各异,或是灵巧,或是端庄,令人目不暇接。聊斋系列的作品,取材自清代蒲松龄的文言志异小说《聊斋志异》,陆判、促织、宦娘等一众作品,背后各有一段或悲或喜的逸闻故事。前清时,慈禧太后“不爱金人爱泥人”,新中国成立后“泥人张”受到国家极度重视,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不可或缺之所。正是因为雅俗共赏,“泥人张”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欢迎,方才拥有如此庞大的受众,从而经久不衰。

将相和

吹糖人

王羲之爱鹅

惜春作画

宦娘

促织

泥塑艺术在中国早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明,在一代代中华工匠的传承中不断发展。若说晚清形成的“泥人张”是泥塑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不过分。“泥人张”对于泥塑创作,有着极高的艺术追求。因此,只需拍、削、压、滚四种方法,便可以构造出如活人般的泥塑。“泥人张”善于塑造面部表情,头部的雕琢讲究三庭五眼,上下三等分,左右五等分。这样一来,泥塑便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精气神十足,也就富有生气了。对于不同的人物,“泥人张”对其形体的塑造也是不同的。讲究文胸、武肚、老背、女腰。或是浩然正气,或是凛凛威风,或是老态龙钟,或是婀娜曼妙,在动作和形体的区分下,更为突出,颇有顾恺之“以形写神”的意味。“泥人张”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吸收接纳各家所长,继承发扬优秀传统,功施到今。

北京“泥人张”之所以经久不衰,不光在其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更在于突破,从而历久弥新。其新在形式,更新在内涵。如今的“泥人张”,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泥土,似乎凡事能塑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泥人张”的材料。金属的奖杯,经过“泥人张”的设计,却能表现出水芙蓉灵动的花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理石的雕塑,在“泥人张”的安排下,能勾勒出仙子曼妙的胴体和飘逸的霓裳,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泥人张”的作品,更蕴含了如今中国的新文化,新精神。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原型,宣扬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冬奥会系列作品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泥人张”设计奖杯

“泥人张”设计雕塑

从第一代明山先生,到张景祜、张錩、张宏岳、张昊,“泥人张”从天津到北京,已经传承了六代人,代代精进,代代成就。我相信“泥人张”一定会在新的时代继续精进,其精湛的技艺创造出的艺术作品一定会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北京泥人张代表性传承人张錩

北京泥人张代表性传承人张宏岳

北京泥人张代表性传承人张昊

郭沫若曾为天津“泥人张”题诗云:“用泥造人始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作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鄙人不才,亦斗胆为北京一支“泥人张”题诗一首,以做结尾。

可教尘泥得耀光,神能灵巧胜娲皇,

刘元圣手需君命,顾虎精毫助魏王,

四法贯通承古意,百年幽远赋新章,

当初正道清明画,市井星辉绽庙堂。

作者简介:刘彻,18岁,2024年6月毕业于北京广渠门中学,字朗之,号四否先生,乃“无有三闾之清醒,不备东坡之才能,弗具五柳之隐逸,非是庄生之鲲鹏。”之谓。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过数类戏曲曲艺艺术,擅长北京评书。喜爱古诗文,热爱文言文、散文、古体诗、近体诗创作。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