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11:27
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希望通过本次典型案例的发布,实现“惩处一个、警示一片、教育一批”的良好效果,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严格守法的良好氛围。
典型案例主要包括以虚假和解方式放弃到期债权逃避执行,通过虚构长期租赁关系逃避执行,通过协议离婚方式转移财产、抗拒执行,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等几种常见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形等,也包括检察机关依法认定不构成犯罪从而决定不起诉等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警示教育意义。
其中,王某、王某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一案,是典型的通过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情形。
李某与王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法院判令被告王某偿还李某借款50万元及利息4万元。判决生效后,王某未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李某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法院强制提取了被执行人王某在法院另一执行案件中应得执行款25158元,强制扣划了王某名下账户存款1240元,共执行到位26398元,此外未发现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后经法院查明,王某于2020年1月收到强制执行通知书后,与其妻王某某商议,预谋转移财产,王某某明知王某被强制执行,为抗拒执行,仍与王某于次日办理离婚手续,协议将所有财产转移给王某某,所有债务由王某负担。此后,法院还查明王某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将钱款用于赌博。王某与王某某的上述逃避法律义务、对抗执行的行为致使法院判决长期无法执行。
此后,王某家属主动将判决确定的借款金额及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全部给付李某,同时李某向王某、王某某出具了谅解书。最终,法院以王某、王某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分别判处王某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判处王某某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一个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直接对抗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强制执行,严重危害司法公信和社会诚信,严重侵害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