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养生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即将结束,天气寒冷到极致。此时,阳气潜藏于内,阴气盛极,寒邪凛冽。
在中医理论里,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寒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气血运行相对缓慢,身体的抵抗力也可能有所下降。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在大寒这个时期,养生的重点在于“藏”。这意味着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不宜过度。在饮食方面,应以温热食物为主,这有助于补充身体的阳气,但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情绪上要保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因为情绪的波动可能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下面介绍一些适合大寒节气的中医养生茶饮及穴位保健:
01
养生茶饮
1.桂圆红枣茶
原料:桂圆肉10颗、红枣5颗(去核)。
功效:桂圆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两者搭配而成的桂圆红枣茶,非常适合大寒时节饮用。它能够补充气血,对于改善因冬季寒冷导致的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失眠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制作方法:将桂圆肉和红枣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如果喜欢甜一点的口感,可以加入少量冰糖。
2.黄芪当归茶
原料:生黄芪10克、当归5克。
功效:生黄芪是补气的良药,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当归则为补血圣药,能补血活血。在大寒时节,人体阳气内藏,气血运行缓慢,饮用黄芪当归茶可以补气养血,促进气血的流通。
制作方法:将黄芪和当归洗净后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焖泡10-15分钟后饮用。
3.紫苏叶茶
原料:紫苏叶5-8克。
功效: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
大寒时节虽然寒冷,但偶尔也会有风寒感冒的风险,饮用紫苏叶茶可以在早期起到预防和缓解风寒感冒的作用,如出现轻微的怕冷、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时,喝紫苏叶茶可疏散寒邪。
制作方法:将紫苏叶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3-5分钟即可饮用。
02
大寒节气知多少
1.命门穴
位置: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可先找到两侧的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再往上数两个棘突就是命门穴。
简易养生操作: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点燃艾条一端,距离命门穴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天1次。
命门穴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艾灸命门穴有助于温补肾阳,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对于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取穴方法:从肚脐中心向下量取四指宽(除大拇指外)的距离即为关元穴。
简易养生操作:可进行按摩。用手掌心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关元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2-3次。也可以进行艾灸,艾灸时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艾灸10-15分钟。
关元穴是保健要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对于调节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功能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都有重要意义。
3.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用手摸到内踝尖,再往后摸到跟腱,两者之间的凹陷就是太溪穴。
简易养生操作: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压太溪穴,按压时要有一定的力度,产生酸胀感,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2-3次。
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刺激太溪穴可以滋阴益肾,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对于改善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在大寒时节也有助于调节人体整体的阴阳状态,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总之,大寒时节通过合理的养生茶饮和穴位保健,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体机能,顺应季节变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人们健康地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但需要注意的是,养生方法应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有特殊的健康问题或疾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养生保健。
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主治医师
张军
医学硕士,擅长运用超声可视化针刀治疗、神经阻滞技术、针灸、拔罐、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多种技术治疗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及颈肩腰腿痛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疾病。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