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11:22
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打击、从严惩处恶意欠薪犯罪,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批准逮捕612件617人,同比上升17.2%、16.9%。同时,最高检发布了相关案例。
最高检统计,去年,依法受理审查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2892件3473人,同比上升4.3%、5.4%;依法提起公诉1495件1866人,同比上升4.4%、7.3%。同时,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2024年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03件110人。并且,检察机关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保障被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优先、及时、足额支付,2024年,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共计2.44亿余元。此外,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具有真诚认罪悔罪、足额支付欠薪获得谅解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宽,2024年对具有上述情形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326件1639人。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介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虽然案件体量不大,但属于典型的小罪名、大民生。
首先,被害人人数众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权益。这类案件通常涉及大量劳动者,大多数案件都有数十名甚至数百名员工被拖欠工资。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劳动报酬,该犯罪侵犯的是劳动者最核心的权益,可能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基本生活受到直接、严重影响,尤其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时,容易引发过激维权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而且,欠薪领域集中、数额较大。从近年办理的案件看,建设工程领域欠薪行为高发多发,是农民工欠薪的重灾区,不少案件欠薪金额高达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实践中,该领域长期存在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使用不规范等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解决。此外,欠薪讨薪的行业不仅主要集中在传统工程建设领域,在电商平台,物流等行业也时有发生。
另外,嫌疑人隐匿转移财产较多,维权、取证难度大。犯罪嫌疑人常常采取逃匿、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常见的有逃跑、藏匿,销毁或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等与劳动报酬有关的材料,且在政府有关部门介入后仍不支付。实践中相关部门如何查实、评估用人单位的支付能力存在难点,许多用人单位不配合劳动部门调查,有的涉案单位逃避监管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与劳动者签订“阴阳合同”,有的编造虚假地址等,为相关部门准确认定是否存在“雇佣关系”、认定欠薪数额、支付能力、送达责令支付文书等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以办案为依托,在惩治犯罪、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的同时,积极推动欠薪治理工作,包括督促涉案用人单位规范整改;推动建立治理欠薪长效机制;以检察建议积极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通过以案释法提高企业法律意识,促进劳动者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坚持依法履职,在办案中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配合,以高质效办案协同推动欠薪治理。同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对于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造成恶劣影响的欠薪者,坚持依法从严惩治,对属于单位犯罪的,依法追诉犯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