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在家门口
便捷地享受
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
是“关键小事”
更是“民生大事”
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正式出台《北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发改君了解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方式、运营管理模式、服务功能场景设置、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主要突出“一个落实、两个优化、三个统筹”——
“一个落实”
严格落实国家相关工作要求,明确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方式、运营模式、服务功能场景设置、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为实现“一项目一方案”做好制度保障。
“两个优化”
优化服务场景。按照国家文件提出的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等9项设施功能,结合实际将功能分解成若干服务场景,明确了服务对象,细化了服务内容。
优化投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新建、改扩建、存量设施改造类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项目中基本公共服务类功能给予30%工程总投资补助,对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功能给予不超过30%工程总投资补助,两项补助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三个统筹”
一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筹。将项目规划、建设、运营三个环节统筹管理,在项目的规划、建设环节充分落实群众参与模式,注重群众实际需求,促进项目持续运营;
二是服务功能的统筹。通过优化设计和完善共享机制,将公共服务、便民商业等功能统筹到设施中,促进一址多用、错时使用,提升利用效率,促进功能复合,满足百姓就近就便、多层多面的需求;
三是基层治理的统筹。强化街乡镇管理责任,推动街道/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系统谋划,以嵌入式设施为平台,完善基层治理服务场景。
社区虽小
却连着千家万户
是承载人民群众
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
下一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实施,推动《管理办法》落地落实,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多举措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为首都市民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