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儿歌《种太阳》里有这样一句歌词:“种太阳,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又明亮。”播种太阳,是小朋友的美好梦想,在真实世界里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却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太阳能,温暖和照亮世界每个角落。
“如何高效利用太阳能,提高光伏材料的转化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使用便捷性等,这是我从上初中到现在,近20年里一直立志并努力去做的事情。”华清八度光电集团董事长、清华大学能动系2013级校友刘一锋说。
刘一锋出生于1994年,2024年是而立之年,也是他创业的第十个年头。他从大二开始创建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拥有十数家分公司,并注册成立了华清八度光电集团。这位立志“种太阳”的清华小伙,还在2019年被授予“中国青年创业奖·脱贫攻坚特别奖”,为国家精准扶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少年启梦,清华追光
刘一锋的“太阳梦”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的家乡陕西汉中留坝受到了严重的波及,山上滚下的巨石阻断了公路,一些输电线路被破坏,时常停电,他只能无奈地看着乡亲们在傍晚点蜡烛照明。
彼时14岁的少年萌生了一个想法:人类能源消耗大多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如果将来用好太阳能,应该可以更好地抗灾,还可以更方便地生活。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太阳能,让电力更充足、更稳定。
高中时期,刘一锋考上西安交大附中,和同学一起参加了“2012年中美清洁能源大赛”,并获得一等奖。这个经历令他更坚定了他的“太阳梦”,这个想法和选择也成为他至今奋斗的方向。
2013年,刘一锋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继续追逐他的“太阳梦”。“我创业的初衷就是希望太阳能材料更加便宜,更方便使用,能让它走进千家万户。”
那个时期,传统的太阳能光伏板材料价格比较高,需要国家大量的补贴才能够去建设。市场上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质硬、易碎,必须封装在玻璃里;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较为柔性,但效率明显低于晶硅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面积比较大,成本也比较高,所以较少使用。“八度阳光”的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兼具晶硅电池价格便宜、效率高以及非晶硅电池柔性轻薄的特性。
“这种柔性晶硅电池材料,我们是经过很多次反复实验做出来的,别人不可能通过获得的材料反推出来。就像一瓶水,你知道是矿泉水,但你不能通过分析物质来得出它是哪儿产出来的。”刘一锋说,“我们的柔性晶硅电池造价低,并且效率高,光电转换率达到了22%,比大多数普通光电板转换效率要高,还十分轻薄”。刘一锋告诉笔者,他们的硅光伏材料使用厚度100微米的硅片,比传统晶硅材料薄40%,节约成本20%,使用IBC技术路线提升效率10%左右,每度电成本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降低至1角钱左右。
以这种材料为基础,“八度阳光”相继推出了很多产品。2015年,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刘一锋任董事长,从此开始了他创业的漫漫之路。
创业甜苦,坚守前行
“八度阳光”的企业名称来源于刘一锋的想法——要让太阳能每天为每个家庭提供八千瓦时(八度)生活用电。
刘一锋创业初期,正逢国家号召年轻人积极创业,一大批热血青年纷纷注册公司。十年间大浪淘沙,最后所存无几。回首来时路,他仍然认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创业,把它当成社会实践,会收获很多。比如社会经验,对行业、对经济、对创办公司等方面法律规则的了解等,同时也会帮助自己弄清楚自己的定位。但是,“我认为学生创业尽量要做技术驱动型企业,因为做产品需要有供应链、有工厂、有产品设计、有销售渠道,等等。这些我们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
他曾经打造过一款太阳能充电宝——光电宝,这是一款在手机充电设备上集成柔性晶硅光伏材料,利用太阳能为手机充电的产品。本来这款产品有些优势,但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因为做光电宝不只是有光伏材料就可以。一个产品成功与否,涉及很多方面。很多人买东西只看品牌,或者仅仅因为外观好看、时尚就购买。技术本身也很‘卷’,很多小工厂的复制能力特别强,所以后来我们就不生产光电宝了。抓住创业核心,做最擅长的环节就好。”
刘一锋(右)在光伏项目建设现场
随着光伏设备核心技术的成熟,价格出现了“大跳水”,导致整个生产行业严重亏损。“对于我们生产光伏设备来说,利润几乎为零或者是负数,所以对于企业生存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2018年,国家取消了对所有光伏设备的补贴,当时对光伏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了低谷。“不过根据行业发展规律,会不断更新迭代制造技术,降低产品成本,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就会淘汰,产能就会逐步回归正常,价格也随之恢复。”刘一锋分析道。
也正是在2018年,刘一锋带领团队落地汉中,建立了高效太阳能材料的封装测试车间,从事电池板生产及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的设计建设、投资运维。团队经过前期多年的技术研发,申请了相关专利400余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落地汉中后,“八度阳光”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在两年多时间里从中试到投产、成为规上企业,在全市范围内投资了多个分布式电站,销售额破亿元、利润超两千万元。
创业十年,刘一锋和“八度阳光”一起成长,不仅在光伏设备制造和光伏电站建设上有建树,也在清洁能源领域和国家精准扶贫方面贡献了清华人的力量,“我觉得创业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我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事情虽然很难,但可以抽丝剥茧把它分成若干个步骤,最后一个一个击破,把它做成。刚开始可能比较痛苦,但到后来我觉得创业是一件很充实的事情。”
光伏扶贫,“益”起发光
刘一锋获“中国青年创业奖·脱贫攻坚特别奖”是在2019年,此后“八度阳光”在这方面的努力一直在持续。
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 ,“八度阳光”与政府、银行合作,将太阳能发电站直接建在贫困户的屋顶,建站资金主要由企业、政府、银行三方承担。相关政府部门首先资助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根据现有住房情况,给予5000—50000元不等的危房安置补贴。对于满足装置太阳能光伏板条件的贫困户,为其免费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屋顶光伏板所发的电并入电网,电力公司在市民用电价格基础上对于每户增加补贴(约0.2元/度)。光伏发电板的使用寿命约20年到25年,发电板的峰值发电功率为3300W,但受天气等影响,每天发电量在20度左右。这样一来,贫困户每年可获得约5000元的电费收益和清洁能源补贴,并可持续获益。
装置建成后,老百姓只需对电池板进行简单护理。“八度阳光”还将光伏发电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手机终端可实时监测光伏板的状况,做到及时维修、及时清理,以此保证贫困户收益最大化。
“利用闲置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光伏降本增效,实现平价上网;绿电生产光伏,实现循环发展”,秉持这样的理念,“八度阳光”公司已经先后在广西鹿寨、河北承德、苏州、深圳、百色等地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车棚、跟踪式光伏等多种扶贫项目,帮助千户百姓脱贫,或为当地扶贫脱贫工作提供帮助。
八度阳光员工合影,二排左5为刘一锋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赛道正确,企业才能生存。基于对整个能源领域的精准分析和方向把控,“八度阳光”才有蓬勃发展的成长空间。用核心技术推动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成为行业翘楚,不易;更不易的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坚守长远,惠及他人。
在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引领下,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成千上万人的努力。那个有着“太阳梦”的少年,那个希望用太阳能每天为每个家庭提供八度生活用电的学子,那个帮助贫困者以阳光发电的企业家,那个坚守在光伏助力科技路上的行者……仍在继续前行!
来源:清华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