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与杨令公殉国
2025-01-26 16:1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北京西部有一座美丽的山峰百花山,百花山东麓,崇山峻岭绵延纵横,直至北京西郊,成为首都北京的一道天然屏障。在这万山峡谷之间,有一条澎湃的河流奔腾东下,出三家店进入北京平原。这片山河壮丽的土地就是紧邻北京西大门的门头沟。门头沟的历史和这片壮美的山河一样的古老,在北宋年间,杨令公殉国的故事被俗传野说弄得尽人皆知,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和门头沟有着紧密的联系。

门头沟前忆烽火

相传,当年北宋与辽国交战,因潘仁美设计陷害,杨令公兵困两狼山。七郎突围求救,被潘仁美乱箭射死。救兵不至,老令公撞死在李陵碑,以身殉国。这在小说《杨家将》和京剧名段《李陵碑》都有精彩的记述。这段小说家和戏剧家演绎的悲壮故事,着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历史上杨令公确有其人,他的真实姓名叫杨业。这个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山西,而与此相关的真实的历史却与门头沟关联至深。

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分东、中、西三路大举北伐,打算收复后晋石氏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东路以曹彬为主帅,崔彦进为副,率兵十余万,由地形平坦开阔的雄、霸地区北进,趋固安、涿州;中路以田重进为主帅,率数万兵马自定州北进,至今河北涞源县北的飞狐,攻取位于今河北蔚县的蔚州。西路以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率军自位于今西代县的代州越恒山出雁门关,攻取云、应、寰、朔诸州。

三路计划会师幽州城下,一举夺取幽州城。而中路的计划,是在夺取位于门头沟西的蔚州后,挥师东进,沿永定河谷,经门头沟,出三家店,兵临幽州城西,直取幽州。

本来西路一连攻克云、应、寰、朔四州,中路在飞狐北击败辽援军,一举攻克了蔚州。可是由于东路急功冒进,被辽军打得大败,辽军以东线兵力增援西线和中线,由此迁动了整个战局。此时,潘美、杨业在夺取四州后,正率部护送四州民众内迁,岂料途中遭遇辽兵主力,潘美指挥失误,强令杨业出战。杨业率部血战陈家谷,援军迟迟不至,所部伤亡大半,其子杨延玉战死,杨业重伤被俘,长叹道:“朝廷待我不薄,本当讨敌安边以报国家,不料被奸臣所逼,致使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随后殉国。杨业并非如传说中撞死在李陵碑上,而是拒绝进食,三天后活活饿死。

中路田重进兵夺蔚州,本已胜券在握,可惜东、西两路接连失利,他只能站在蔚州城头向东远眺崇山峻岭尽头的幽州城,未能踏进门头沟半步,更没能兵出三家店,便在宋太宗的急令下,退出蔚州南撤,回守定州去了。

在雍熙之役兵败后的北宋末年,北宋再次攻辽,宋将郭药师曾建议取道门头沟东进,袭取南京城,未被主帅采纳,而是从廊坊市的安次北渡永定河西下。宋师在郭药师的率领下,虽然袭入南京,但是由于约定的后援没及时赶到,宋军孤军深入,最终在辽兵的内外夹击下被全歼于城内。

这些史实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当年门头沟是一条通往幽州城的重要军事通道。直到明代,门头沟的军事地位仍然没有减退,明人在门头沟群山中设立关隘,统属西关,这路关隘从河北的涞源的紫荆关沿拒马河东下,经易州、涞水、房山十渡峡谷,翻越大房山,进入大石河谷,经大石河谷,翻越百花山,进入门头沟山区,然后沿永定河谷辗转东下,直到三家店的出山口。

“南京”西行寻古道

一千多年前杨令公殉国的雍熙之役,中路主帅田重进规划的,是怎样经由门头沟东取幽州城的道路呢?尽管历史上没有记载,可是历时千载,古道仍然。我们不妨带着历史的记忆,从古老的北京城西出发,重温这条经由门头沟,通往位于古蔚州今河北蔚县的京西古道。

北京西城区的广安门,这里是古蓟城所在,辽代为南京,又称燕京,北宋称幽州城,这就是雍熙之役田重进预想中,由蔚州城挥师东进的终极目标。出广安门西北行大约27公里,进入三家店,最初这里只有三家客店过往客商打尖歇脚,三家店由此得名。古道由三家店出山进入北京平原。永定河水自西北蜿蜒而来,年复一年在三家店的村边流淌,当年这里是京西古道上最大的一个古渡口。跨过这个古渡口,便进入永定河走廊的门头沟山区,这里有个小村叫琉璃渠,明清时称琉璃局。明朝初年,扩建京城、筑造宫殿所用的琉璃砖瓦,一半产自琉璃局。清中期,北京城内的琉璃厂撤销合并到琉璃局,琉璃砖窑的炉火一直旺盛到今天。

古道穿过琉璃渠村一路西去,翻山越岭经过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村落,到达王平口,这是京西古道上的重要关口。站在王平口关城之上,远眺峰峦深处,隐没于荆棘丛林中的千古驿道密如织网,尽现眼前。

在王平口的东边,有一个小村叫安家滩。这里不仅出煤,还是京郊驰名的砂锅产地。如今,安家滩已经荒弃多年,村子里还可以看到很多房子的屋顶都是用烧制砂锅剩下的焦渣铺成的。元末明初的北京有砂锅做饭斗量柴的说法,砂锅是用沙子黏土烧制的锅,煮饭很香;斗量柴的柴则指的是煤。

出了王平口,曲折四十多里山路,就到了斋堂。早在唐代贞观年间,这里的山上就建一座佛寺,寺庵内有座僧人进餐的斋堂,后来这里依寺形成村镇,地名便叫斋堂。过斋堂镇,古道折向西北,一路抵达爨底下村,这是京郊保存最好一处清代风貌的村落,时值今日,这里一如旧时的古道驿站,家家开店、户户酒旗。

从爨底下北侧上山,古道过天津关,出了山口进入河北的怀来盆地径自远去,向西便进入宋辽时期的古蔚州今河北蔚县,然后进入山西省。这正是当年田重进挥师东进直取幽州的古道,立于天津关,我们想到了杨令公的壮烈殉国,想到了功在咫尺,叹恨南退的田重进。山河依旧,沧桑几移!历史上是非功过,对于今天而言,不过清风过耳。留给人们的,则是民族兴衰的思考。过天津关,还有一条通向西北的路,沿着这条路可经宣化、张家口进入高原上的内蒙古大草原。

穿越在门头沟崇山峻岭中的这条古道,堪称是一条闪耀着历史文化光辉,连接帝京与河北、山西、内蒙,通达海内的京西孔道!当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由北京通往神州的每一个角落,门头沟的京西古道早已走入历史,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记忆,它所承载的历史将与这个时代同辉。


作者:

亦武古今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