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了!福来了!吉祥“福”字贴起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海霞 刘江华

2025-01-27 17:50 语音播报

热点

年到了、福来了。“福”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个古老汉字。几千年来,它承载着万千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慢慢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传统民俗——“福”文化。

按学者的最新研究,“福”字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由“畐”(音fú)增加意符“示”旁演变而来。“畐”是古代盛酒的容器,“示”旁表示祭祀的场合,共同会意为用酒祭祀,祈求神灵或祖先降福。

相传孔子所编定的《尚书》“洪范”篇,将福概括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通俗而言,就是长寿、富贵、健康安宁、有好名声、善终。“五福”之说广为流传,内涵也日趋多元化,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福”文化。

现存关于春节贴福字的最早记载,出自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说起写“福”字,最有名的“福”莫过于清代康熙皇帝所写的“天下第一福”。康熙皇帝的这个“福”字,把“福”字、“寿”字合二为一,堪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其次,这个“福”字右上角的笔画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半部分像一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是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

康熙皇帝书写的“天下第一福”。

福文化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建筑砖雕、窗花剪纸、枕头棉被、牌匾名字中常常能看到体现福文化的文字、图案等。这些文字和图案不仅具有美化的作用,同时也传达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供图:视觉中国

巳巳如意!欢喜过大年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