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景开新宴,看取新年乐事绵。今年是春节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年,作为意义最为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至此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世界性的肯定,春节中所凝聚的中国式情感和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春节有哪些“关键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答案:团圆、喜庆、平安、传承……首个“非遗版”春节,这些关键词也在东城有了更加生动、鲜活的写照。
喜庆氛围满溢东城
街头巷尾“红”起来
喜庆是春节的显著标识。儿时曾在东单北大街一带生活多年的北京文化学者、北京文保协会理事、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高申,至今对东城的年味记忆犹新:“无论是自家装点窗棂的一张张细腻精巧的剪纸,还是挂满枝头的一串串色彩斑斓的灯饰,走到哪里都会觉得节日氛围扑面而来。”
岁序更迭,春节的节日盛景不减,春节的味道历久弥新。首个“非遗版”春节在即,在东城,人气“顶流”王府井大街早已换上节日的盛装,蛇年生肖及团扇、祥云等元素,寄托着人们对2025美好生活的向往;前门商业街北口设置了以绣球、六角镂空灯笼架、“福”字等传统元素为主的景观小品,寓意“福气盈门”;崇外商圈结合“崇文喜市·国潮年货节”,搭建年货节蛇年造型打卡地;从永定门公园到鼓楼外大街的夜景照明在春节期间全部开启,呈现一条清晰有力、纵贯南北的金色中轴。东城区紧扣“金蛇纳春 福满东城”主题,结合区域功能、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系统谋划设计,烘托出红火热闹的“东城年”氛围。
庙会是北京过年的“重头戏”,东城的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同样给高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你踏入庙会的那一刻,便会自觉地融入到这个独特的氛围与环境中。逛庙会,图的是喜庆、祥和、热闹,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守望,也是群众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的真实反馈。”
今年春节,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将继续为市民游客们送上美好体验,不仅有浓浓的年味,更是囊括了诸多令人叫绝的非遗项目——地坛庙会突出“中国年”主题,汇集全国各地的年俗特色内容,以及以“中国新年”为主题融入环境景观之中的剪纸、传统纹样、书法春联及非遗元素的系列展览。
龙潭庙会上,复古装扮的“卖货郎”将再现传统老北京吆喝;在“龙潭鼓·鼓鸣新春”游艺互动中,游客可通过获取文创产品“龙潭鼓”解锁“鸣鼓祈福”玩法,庙会鼓手还会在固定时段带领在场游客一起击鼓迎春贺新年。满含“非遗”元素的庙会将成为非遗与文旅融合的新载体,不仅是对春节成功申遗的献礼,更是对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拥抱”时代、融入当代生活的又一次实践性探索。
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年俗活动“火”起来
春节,既是欢乐祈福的传统节日,也是以文化人、振奋民心的节庆活动。在高申看来,春节的核心之一就是与春节相关的、人人都能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东城联动全域文化资源,全面启幕“‘故宫以东’过大年”新春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庙会迎春、中轴报春、云端贺春、艺彩颂春、书香赏春、民俗庆春”六大板块系列、116项丰富多彩的群众节日文化活动,诚邀市民朋友们到东城感受古都风韵、中轴风采、文化潮流。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精彩活动。
写春联、贴福字堪称春节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在“福满京城 春贺神州”2025年迎春送福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进单位、进军营、进社区、进车站、进菜市场,现场挥毫泼墨写春联、福字,为忙碌一年的人们送上了新春祝福和温暖关怀。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仔细品读不难发现,“实践”是其中的关键词。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参与者与传承人,也是春节区别于其他非遗项目的显著特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东城干群不约而同地在对年味的找寻与分享中,实践着对春节最好的保护与传承。
今年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在中轴线北端,观中博物馆内,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在此举办“同享中国年 中轴等你来”新春联欢会,社区居民们满怀喜悦、载歌载舞,共同参与到这场充满年味与文化气息的盛宴当中。在中轴线南端,望坛回迁安置项目圆满收官,回迁居民与社工一同挂灯笼、贴窗花,宽敞明亮的居住环境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家人团聚于此过的第一个春节,肯定更有年味儿!”回迁居民孙莉周说。
贴春联、挂灯笼、拜大年……种种精神价值取向延续千年,传递的是年味,更是化不开的乡愁。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关注并研究北京历史文化10余年的韩立恒对此表示,春节申遗成功,让人们更加珍视和热爱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商旅多业态融合
节日消费“旺”起来
韩立恒认为,任何一项传统文化都离不开“传承”“创新”“生活化”三个关键词,春节亦是如此。千百年来,春节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演进与革新,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活态传承着中华文明。
“衣锦还乡,不如年货满筐。”新春将至,年货市场热闹非凡,节日消费热火朝天。东城区紧扣市民群众节日需求,保供给、促消费,为逐渐升温的“春节消费”带来更多暖意。
2025年全国“老字号嘉年华”暨北京“王府井金街过大年”活动盛装启幕,为全年“东城消费季”拉开序幕;“前门plus”2025新春嘉年华活动打造演、食、娱、秀、景全方位消费大舞台,展现出中轴线浓浓的京味与现代活力;新隆福人民市场——有福·隆福新春艺术节汇集互动艺术展等六大核心活动,为市民提供新春“福地”集福游园体验;东直门商圈核心综合体、北京来福士中心举办“寻蛇钥,启新福”主题活动,将一层中庭化身为新春文化体验场地……5大商圈、9条特色商街用“花式”玩法迎接新春,燃旺消费经济“烟火气”。
作为东城区独有的文商旅融合品牌,“故宫以东”春节文旅促消费活动以“故宫以东 年在一起”为主题,既集合了多家星级酒店的新春主题产品,也同步推荐戏剧演艺、文博艺术展览、市集游乐活动等多个品类,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人间至味是团圆。年夜饭作为春节的重头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阖家团圆的期许。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升、更加注重节日餐饮消费,春节期间选择在饭店吃团圆饭的家庭越来越多,东城区餐饮企业迎来了年夜饭的预订高峰,包间预订率基本达到100%,部分散台仍有余位。年夜饭套餐种类丰富,性价比较高,可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团圆、守岁、拜年必不可少,融合新场景、新玩法的“新年俗”活动,也悄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在烟火气与文化味的交织相融中,春节不仅是旧岁与新年的交替,也是文化与情感交织的庆典,更是成为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首个“非遗版”春节,东城正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为节日注入新的活力,让春节这一文化符号赓续不绝、历久弥新。
文字:李滢
图片:乔健 林萱 王建国 樊荣禄 王冉 邓伟 刘立军 安定新韵 苏国治 程国栋 故宫以东
部分图片来自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