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五等小站的春运坚守
央广网 | 作者 罗晓英

2025-01-31 09:38 语音播报

时事

在福建省闽清县的闽江边上,有一个名为浦后站的五等小站。该站三面被巍峨山峦所环抱,一面临江,是峰福铁路线上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车站。

航拍镜头下的浦后站(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

近日,记者清晨即从福州搭乘首班前往闽清北站的高铁列车,出站后再换乘乡村公交抵达梅台渡口,随后乘船过江,踏上了前往浦后站的旅程。

“浦后站的铁路员工均需乘船上下班。”驾船三十余载的阿海师傅透露,往昔车站曾有绿皮车运营,那时的小木船不仅搭载着旅客与村民,还有铁路职工。随着高铁的开通,绿皮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旅客与村民的身影日益稀少,唯有铁路职工仍坚守于此。2022年,小木船被更为安全的轮渡所取代,但遇到大雨、水口电站泄洪或水位超过禁航线,轮渡就会停运。

浦后站站房(央广网发 成俊 摄)

船只靠岸后,还需徒步爬坡,方能抵达浦后站。此时已是11时。站在站台上,石山巍峨耸立,几株顽强的野草自岩缝中顽强钻出,随风摇曳,耳畔则是江风呼啸。三条笔直的铁轨横穿站前,三间站房整齐排列于站台一侧。

“我是浦后站,列车司机反馈,机车为和谐D1C229号。”“两道通过信号良好。”浦后站现有职工6人,采用四班倒工作制,每日3人上岗,负责峰福铁路40趟客货列车的交会作业。春运期间,峰福线额外增开了6趟临时旅客列车与旅游列车,正午时分正是浦后站行车室最为繁忙之际,上下行方向每隔十五分钟便有两趟客货列车在此交汇。

认真工作的李伟(央广网发 成俊 摄)

从列车进入预定区间开始,确认闭塞、接收报点、开放信号、与司机联控、到达报点、办理闭塞、与邻站报点、邻站开放信号、邻站到达……每趟列车经过,值班员李伟均需接打十余次电话,以确保每一环节准确无误。站长陈济星则在一旁仔细核对调令,并紧盯控制台。

“下半夜最为难熬,要跟‘瞌睡虫’作斗争。”作为浦后站的新成员,李伟正经历着他在浦后站的首次春运考验。由于临客列车增开,进路繁忙,他每日上班时都需保持高度警惕。“困倦难耐时,我便用冷水洗脸提神。安全工作不容丝毫侥幸与疏忽。”

陈济星正在帮村民修水管(央广网发 成俊 摄)

“我要去渡口巡查一下。”中午12时左右,正当陈济星准备享用午餐之际,渡口传来轮渡的马达声,他立刻放下碗筷,赶往股道边。“这几日渡口人多,我不放心。”陈济星解释道。浦后站后山曾有三个自然村,但因交通不便,村民陆续迁居他乡,仅余几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对于老人们的日常不便,陈济星与车站职工总是尽力相助。前两年,丁阿婆中暑晕倒家中,其老伴立即跑到车站求助,陈济星迅速带着防暑药品赶到,将丁阿婆救回。73岁的陈老伯家中水管、插座等小物件损坏,也总是找陈济星维修。久而久之,陈济星成为了附近留守老人的“守护神”。“陈站长比我们亲儿子还亲。”当地老人们深情地说道。据悉,为感谢陈站长平日里的关照,每逢佳节,老人们外出打工的子女都会前来小站拜访,春节更是小站最为热闹的时间段。

浦后站地处偏远,居民稀少,周边缺乏菜市场与小卖部。职工们早已习惯上班时自带食材。

浦后站(央广网发 成俊 摄)

“雄江白刀鱼!还有花蛤、蛏子、河虾等海鲜、河鲜,都要现捕现捞!再来一只土鸡!”陈济星早已与雄江上游的一户人家打好招呼,除夕当天上午,他们将用小木船送来新鲜食材。“大家辛苦一年,必须让坚守岗位的职工好好享受一顿年夜饭!”陈济星说。

夜幕降临,群山之中的小站更显宁静。陈济星感慨道:“小站就是我们六人的‘责任田’,火车安全通过就是我们眼中最美的风景。我们要更加用心地做好春运工作,让旅客的回家之路成为更加美丽的风景!”

2025新春走基层

编辑:赵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