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2025-01-31 15: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年复一年,过年的气氛见行见淡,以至于令人莫名的迷惘,于是愈加怀念儿时的记忆。

过年最操劳的是大人,在原本拮据的生活中,大人们要绞尽脑汁筹备年货,尽其所能使年过得享受和快乐。日子虽然艰辛,年却过得有味儿。

一进腊月,家里的男人便推上一小车红薯、白菜或是萝卜到集上卖了换些钱,然后买回一些年货。年货中最令孩子们开心的当然是鞭炮,一百一头儿的两毛一挂,二百一头儿的四毛钱一挂,鞭炮用牛皮纸卷成,俗称“小铁杆”,那年月,过年最兴的是放炮,即便再穷,鞭炮还是要买的。男人赶集回来,放下年货,粗巴巴的手掌托着鞭炮,在孩子们的眼前晃晃,脸上的愁容顿时舒展了。孩子们仰头巴望着,有些迫不及待,男人会说:“别急,等初一再放!”孩子们不依,男人拗不过,很不情愿地从鞭上拆下几个“小铁杆”打发他们,孩子们接过“小铁杆”,一溜烟儿跑去,不一会,窗外便传来几声闷响。

女人更是忙碌,被褥自然是要拆洗的,女人将红红绿绿的被褥面子搭在晾杆上,泼去盆里的脏水,顿时头上的热气和着地上的热气向高处弥散。过年要穿新衣,没钱买新的,女人们便把孩子们的棉袄棉裤拆了浆洗一新,然后再缝上给孩子穿,孩子们光着身子裹着被子躺在热炕上,看母亲在屋地上用力地搓洗。拆洗的衣服是不能晾在外面的,冬天冷,几天才能晾干,孩子们不能光着身子几天等在炕上,聪明的女人便在地炉上撑起烤衣笼子,将拆洗的衣物放在烤衣笼上不时的翻烤,不出个把小时,衣服热乎乎地干透,接着续上棉套,开始缝做,日头将落,缝洗一新的袄裤暖暖地穿在孩子们身上。孩子多的女人要辛苦一些,缝完一件又一件,直到夜色阑珊。

豪鸡啼日,孩子们欢天喜地地穿着“新衣”,乐滋滋地围着灶台,看着母亲将一屉屉热腾腾的年糕、馒头出锅。

宰猪是最火的年事,男人们在园子里架起大锅,熊熊的灶火催动着锅里的沸水,一头头肥猪被壮汉从圈里捉来,扔上灶边的案台,半挽着衣袖的壮汉按着猪胸挥刀刺向猪脖,一声惨极的嚎叫,血顺着刀口喷出,洒向下面的大盆。孩子们拍手笑着,叫着,一头头宰杀过的猪放进滚开的锅里退净身毛,用铁钩挂在杆上,赤条条悬成一排……

炖肉的香味从锅盖缝飘出来,男人们兴奋地顶上麻袋片,举起扫把打扫梁檩间陈积了一年的灰尘。女人们刮下陈年的窗纸,熬好浆糊,将崭新的窗纸上窗,亲手剪罢红红的窗花贴上去,看着彤彤日色染上窗棂。

春联贴上家家户户的宅门,阖家老少聚在一堂,看着女人们忙碌着丰盛的家宴,静待除夕的灯火燃起,于是年事大吉。


作者:

亦武古今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