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冯保上方山留迹
2025-02-01 18: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上方山——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举世闻名的华严宗道场。素有九洞十二峰,七十二遗庵之胜。其佛教肇始之早,更冠于京师。《上方山志》记载的年代为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即公元50年,抛开证据支撑不谈,这一颠覆中国佛教史的记载,足以令世人讶异。由此推算一千九百余年的建寺史且不必说,仅就其确证的历史亦有1490余年。

上方山峰峰隐寺,寺寺藏宝。而宝中之宝,便是明万历五年(1577)铭刻在兜率寺大雄宝殿后壁的《佛说四十二章经》。此经集结了佛陀有关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语录,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为佛教弟子烛灯示径。《佛说四十二章经》堪称佛教诸经中的殊圣之典集,它伴随佛教的脚步,来到东土震旦。东汉永平十年(67),明帝刘庄派羽林郎中秦景、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三人前往天竺访佛。三年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带着经书和佛像随蔡愔、秦景一同返回中国。不久,他们翻译的第一部佛教经典面世,这就是《佛说四十二章经》。

置身上山方兜率寺大雄宝殿后壁,映入眼帘的便是《佛说四十二章经》,经石十五条,自右而左,依次排列。字字写来,极尽端庄严整,又不失俊逸洒脱,其中饱含的神圣和庄严自不必说。

中国书法,历代名家辈出。就整体态势而言“至初唐而极盛”,辽金尚有可观,到了明代可谓乏善可陈,而兜率寺大雄宝殿的石刻《佛说四十二章经》,振一代之颓风,堪称明代书法艺术之珍品。书经的是明代太监冯保,字永亭,号双林,衡水人。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朝任司礼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冯保先于万历四年(1576)施修上方山云梯,同时施修缮了上方山云梯庵、静夜堂、创建了永亨庵,并于上方山下的孤山口村创建了规模宏大的普济寺。诸工毕役,冯保奉《大藏经》一藏,计五千零四十八函,全部经函用蓝绢包裹,共安置八个经柜,分别藏于永亨庵正殿、两夹殿,以及专设的经殿中。可见,当年创建永亨庵,就是为了奉藏《大藏经》。翌年(1577),冯保书刻《四十二章经》于兜率寺主殿后壁,该是功德圆满之举。

有人曾对《佛说四十二章经》的书者提出质疑,清乾隆元年(1736)十一月,宛平人查礼游上方山,当他看到大雄宝殿后壁的《佛说四十二章经》笔法遒劲,题为冯保书,称“保不以书名,想当时依宦竖以求荣者之所为也。”殊不知,冯保是个风雅太监,他不仅工于书法,还善制古琴,在大明朝中传为美谈,只因查礼认知有疏,草率断言,以至为一些不明真相者因袭引用,误了后世视听。所幸《佛说四十二章经》历历犹存,今人有幸一睹这位明廷宦臣的书法真迹。



作者:

亦武古今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