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15:39
终点即起点,旅途是征途。乙巳新春,北京城市副中心报各路记者编辑们返乡又回京。行李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带上了来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礼物,有大火的冰箱贴,有好玩儿的文创产品,将来自运河北首的祝福送给亲朋好友。而返程时,一份份来自家乡的文创礼物也被装进行囊,既是对游子的一份慰藉,更是对家乡文化输出自豪的分享。别样年味别样情,一年四季春为首。春已至,路将行,新的一年,在蓬勃向上的奋斗中开启,也鼓舞着每个人为更红火的日子加油打拼。
有一种冷叫“嘎嘎冷”。一下飞机,哇,我的家乡吉林一片银装素裹,从盼雪盼雪又盼雪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回到我一片银色世界的故乡,仿佛是在梦中,不知不觉间,早已把“老家”吉林和通州在情感上连接在了一起。而作为区政协委员,我今年特别关注通州“大文旅”产业打造,总想让我们的“大运河”被更多人知道,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多价值,因此今年我也带着“考察”任务回到“老家”,看看家乡有哪些文旅发展路径可供通州参考,让我的建言献策更有依据。
提到吉林,“雾凇”无疑是一张亮眼的名片,它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它的形成得益于穿城而过的松花江,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造就这一奇观。冬日至,松花江畔,雾凇片片,如梦如幻,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巧合的是,通州也有大运河穿城而过,沿岸植被丰富,造就了潞河桃柳、风行芦荡、银枫秋实等景观。春来时,大运河畔,百花争艳,色彩斑斓,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选择。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部流动的史书,承载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勾勒出独特的风土人情。然而,在运河文化的传承、运河资源的利用上,我认为,通州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在今年1月的通州区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促进通州文旅商体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提案。这几日返乡,也让我有了更多思考:我们应该着力建设大运河河岸经济业态,打造系统性、标志性的文旅大演绎IP,依托大型“演艺”活动、音乐节、体育赛事,释放更多消费场景,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精品,开发副中心特色爆款文创产品。今年回家,我就带回了“燃灯塔”“镇水兽”等通州文创以及我们融媒体中心自制的“新闻人”冰箱贴和“通通来运动”托特包,深受家人们喜爱。当然,我也不会空手而回,我带回了临江门大桥、长白山等冰箱贴,送给北京的家人和朋友。
自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后,“冰雪热”持续升温,作为东北人,滑冰、滑雪、冰滑梯可以说贯穿了我整个童年。我发现,近年来,通州的冰雪场景和冰雪运动也越来越丰富。今年,重新回归的西海子冰场勾起了老通州人的冰雪记忆,还有活动丰富的城市绿心冰雪嘉年华、拥有奥林匹克标准冰面的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冰场,着实在副中心也掀起了一波“冰雪热”。
归程过后,便是新的启程。不管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还是一名新闻人,我的脚步都将继续坚实向前,继续以我的微薄之力,为百姓发声。
周思思:本报记者、区政协委员、融媒体中心视频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