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开门红”里滚烫的经济动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晁星

2025-02-05 19:18 语音播报

锐评

接待游客17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86.7亿元;传统庙会人气火爆,23个庙会灯会游园会共接待游客408.9万人次;重点商圈实现消费金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0.6%……

2025年春节长假,京城年味浓郁、喜庆祥和,市场供给丰富、消费火热,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文旅市场喜迎“开门红”。

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如今年节的仪式感早已不再单纯体现在穿新衣、吃大餐等物质层面,而是进一步返璞归真,更加追求以文化彰显年味。春节期间,北京各类文旅活动办了5000多场,文化韵味、非遗年味、地道京味拉满。大家逛起来、玩起来、闹起来,于节日文化中感悟生活意趣、享受松弛安然,“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幸福图景,古都风貌、东方气韵令人回味无穷。

锦绣中国年,涌动新活力。央视春晚上,机器人扭秧歌、抛手绢的“神技”,为年味增添了几分科技范儿。春节期间,这种科技感在北京也随处可见、可触可感。海淀举办“AI庙会”,从与机器人对诗,到观看人形机器人写“福”字,再到和AI兔爷儿问答互动,给大伙带来别样体验;再看消费市场,随着“国补”政策落地,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手环等成为热门年货,大型商圈手机数码体验店人流如织。据统计,春节假期前七天,北京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累计销售7.6万台。越来越炫酷的新年俗,越来越时髦的年货采购单,是科技改变生活的见证,更蕴含着新的消费潜力。

有人这样总结“春节经济学”:便利的出行方式、多元的消费场景,撬动了美好生活的升级需求。当然,需求的集中释放也会给消费供给、城市保障等带来新的挑战与压力。节前积极筹划各类活动丰富文化供给,节中加强值守保障社会运行安全有序,才有了喜庆祥和的“开门红”。同时,春节出行消费的新潮流、新体验,其实也是优化服务的发力点、活跃经济的着眼点。

尤其是,在文旅升温的大背景下,出行消费早已不是假日专属,而愈发成为“流动中国”的活力来源之一。传统庙会能否增添更多新内容,让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能融入其中?文博场馆能否继续加大供给,让游客少些排队等待?各类消费券发放力度能否加大,使用起来更加便利?精准把握消费新变化新趋势,以新需求催生新供给,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必能更好激活经济社会的“一池春水”。

消费活则经济活。春节供需两旺、业态向新,提振的是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新的奋斗时序已经开启,让我们满载着节日的祝福和积蓄的力量自信向前,让“开门红”变成“全年红”。

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