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好的孩子使用短视频更适度
2025-02-06 12:5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具备网络素养是应对网络风险、合理使用互联网的基本素质。近几年短视频快速发展,其丰富多元的内容和新颖的表达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少年儿童。因此,本次研究主要聚焦短视频背景下少年儿童的网络素养状况展开。我们在全国东中西部和东北部抽取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内蒙古、辽宁6省(自治区),对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641份。其中男生占49.9%,女生占50.1%;初一占36.3%,初二占30.4%,初三占33.3%;城市学生占50.3%,农村学生占49.7%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已深度浸润到少年儿童的生活中,成为少年儿童学习、社交、消费、娱乐的重要工具。调查显示,获取信息与丰富知识是初中生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

调查发现,在使用短视频的目的上,有六成多(65.3%)受访初中生是为了了解新闻、热点事件或搜索信息;还有六成多(64.8%)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这两项排第一、二位,说明初中生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与丰富知识。此外,有近六成(57.0%)初中生使用短视频是以娱乐为主,主要用于放松身心,如看宠物/电视剧/动漫等。还有近四成(36.7%)初中生使用短视频是为了聊天社交。

城乡比较发现,城市初中生用短视频学习知识、了解新闻热点事件或搜索信息的比例均超过农村初中生,尤其是了解新闻热点事件或搜索信息这一项,城市初中生比农村初中生高6个百分点。而农村初中生用短视频放松身心、聊天社交的比例比城市初中生高,特别是聊天社交的比例,比城市初中生高5个百分点。

调查还发现,有七成多(74.8%)初中生表示自己通过短视频或视频平台学习到预防网络暴力或网络诈骗的方法,在各渠道中位列第一,远超过其他各选项;学校课堂教学(48.7%)、电视或广播(44.6%)、报刊或杂志、图书(40.2%)等渠道占比在四成以上;通过网页、网站、论坛(39.9%)、社区或社会上的普法宣传(36.5%)、听家长讲(36.4%)等渠道占比在三成以上。

如今,短视频不仅是少年儿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小天地,更是他们打开视野、阅读世界、滋养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包括网络素养在内各种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家长、教师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短视频在少年儿童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接纳少年儿童喜欢短视频、想接触短视频的情感需求,不要试图把短视频与少年儿童隔绝。在接纳的基础上,要善于在生活中发挥短视频正向、积极的作用,引导少年儿童运用短视频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储备向上的力量。

本次研究发现,家庭对初中生使用短视频的行为及网络素养有着显著相关性。亲子关系好、经常与父母交流上网内容的初中生每天使用短视频时长较为适度,喜欢看的短视频内容主要以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为主。

数据显示,亲子关系很好的初中生,“偶尔”和“很少”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最高(28.4%),亲子关系很不好的初中生,“偶尔”和“很少” 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最低(19.5%)。反之,亲子关系很好的初中生,“经常”和“有时”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最低(71.6%),亲子关系很不好的初中生,“经常”和“有时” 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最高(80.5%)。

数据显示,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从很差到很好的初中生,每天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依次降低,其中亲子关系很差的初中生,每天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最高(37.0%)。同样,与父母交流上网内容的频率也与初中生每天长时间使用短视频有显著相关。从不与父母交流上网内容的初中生,每天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最高(15.2%),而偶尔、有时、经常与父母交流上网内容的初中生,每天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9.4%7.4%6.4%

很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平等的亲子互动对少年儿童的互联网使用行为有正向的促进与引导作用。因此,课题组建议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建设,主动为孩子健康上网筑起第一道保护屏障。家长要注重亲子交流与互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协商确立上网规矩。此外,家长还要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做一名“数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做好榜样。


作者:

孙宏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