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出贤才
2025-02-06 13:0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历史上有为的皇帝,除了开天辟地打天下的以外,往往是由于各种原因,接受生活的磨砺,看到世间百态,尝尽世态炎凉,并与民众一起生活过、奋斗过的人。这其中,商王武丁和汉宣帝刘询就是比较突出的两位。

武丁又称殷武,是商王小乙之子。小乙是一位颇有眼光和见识的皇帝,虽然武丁贵为太子,但小乙并没有一味溺爱他。在武丁36岁时,还让他到西河去考察民情,与百姓一起劳作。深入社会基层。武丁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深知百姓“稼穑之艰难”,也从中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矛盾,明白为政者的修为对于天下安定的重要性。他还结识了甘盘、傅说、妇好等各类人才,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本领,也为日后用人打下了基础。

继承王位后,武丁任用甘盘为大臣,又力排众议,设法提拔了还是刑徒的传说。武丁安排傅说为左相,甘盘为右相,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兴利除弊、抑恶扬善,使商朝政治清明、百姓富庶,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妇好是一位巾帼英雄,武艺高强,富有军事才能。武丁娶她为妻,多次派她领兵出征,对侵扰商朝的西、北诸方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后来,妇好又进行南征,为商王朝拓展了疆域。武丁时期,商朝的国土东起海滨,西达陇右,南至江汉一带,北到河北北部,奠定了华夏民族大体上的核心疆域。

无独有偶,我们再来看看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原名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幼遭巫蛊之祸,生下来不久就被关进监狱。幸亏得到掌管监狱的丙吉的照顾,期间几次他差点死于疾病,刘病已这个名字就是丙吉给他起的。他侥幸逃过汉武帝的捕杀后,流落民间。

刘询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历,广为交结,身上有三分侠气。由于长期生活在底层社会,在市井的游嬉中,他深切体会了民间疾苦,熟悉了三教九流,学会了辨别闾里奸邪,探查吏治得失。昌邑王刘贺的昏庸放浪,意外给了刘询机会。最终,霍光和大臣们迎立刘询为帝。

亲政后,刘询“以霸王道杂之”施政,整顿吏治、强化皇权,任用熟悉法令的官员,废除苛法、招抚流亡,设立常平仓、减免租赋,促进了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他重视农业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废除了一些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如允许私营工商,废除苛捐杂税,促进经济繁荣。他推崇儒学,亲自主持了石渠阁会议,促进经学发展,为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对外关系上,面对匈奴内乱,刘询允许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此外,他还设置西域都护府,推动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流,把西域纳入汉朝版图。

在汉宣帝统治期间,西汉王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孝宣中兴”。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刘询与汉高帝、汉文帝、汉武帝并列为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

艰难困苦出贤才。像武丁和刘询这样的帝王,年轻时遭受所谓的“不幸”,经历过底层社会的磨砺,在执政后大有作为,其中存在着必然性,也具有普遍意义。

在封建主义时代,大多数帝王都成长于深宫之中,既远离民众,又脱离实际。纵然饱读诗书,尊孔孟之道,满口仁者爱人,却常常既没有爱民之心,也没有治理天下之术。

炕头上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社会,生动的实践,是培养人的大学校。


作者:

常山风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