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崖居石室之谜可解
2025-02-06 18: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古崖居景区在延庆区张山营村西北的一条山谷里。山谷深处的向阳崖壁上,蜂窝分布着大大小小147个石室。这些石室开凿于哪个朝代?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上提供的说明是:“开凿时间并无定论,一般认为始建于唐中期,为族居住的山寨。”

2019年秋,笔者探访了一番之后,写了《古崖石室何人?》发表在当年11月28日的北京日报上。提出的看法是:古崖石室未必是古代人所居。147座石室,行家估算的开凿有四千立方米,需要至少一百人、连续开凿五年。而人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能力、用那么长的时间开凿那么多的石室。从谷口曾有坚固的寨门来看,当初山谷戒备森严,其居住者要么是,要么是。而从所在的地理位置来看,最大可能是掌管烽燧的士兵。这只是一种推测。

日前,市史志办的朋友为我提供了影印的《天一阁藏隆庆州志》,其中的记载可为石室之谜找出答案。隆庆州即后来的延庆州。这部志完成于嘉靖年间,由山西蒲城举人谢庭桂编次、当地人苏乾续编完成。这部志中说,隆庆州是明永乐十一年(1413)复置的。说永乐十一年朱棣北在本州境内的团驻跸,见这个地区土壤肥沃适合耕种,“复置”,改叫隆庆,“迁民以实之”。为什么说是“复置”?因为此地在元代置有龙庆州。洪武初徐达驻守北平期间,因山后这一带接近牧区草原,面临游牧民族的侵扰,百姓难以安居,报请朱元璋同意,把州内百姓都迁到关内去了,龙庆州也就不存在了。重新置之后,明朝又从关内和山西等地向州内移民,实行屯垦。

而据《成祖实录》记载,朱棣发兵北征是在永乐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十九至龙虎台,廿二至沙城。到隆庆境内的团,大约是三月二十二十一日。朱棣“以其当要冲,而土宜稼穑,改为隆庆州”。所谓土宜稼穑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年以前,徐皇后已经入长陵。此地位于长陵以北,朱棣复置隆庆州,是为了加强对长陵的保卫。

明朝初年,蒙元残存实力犹存。北部的防御措施主要靠烽燧。烽燧,即烽火台,又叫烟。《隆庆州志·烽燧》中,明确记载着境内的一百二十九处烽燧。首列六处中,“张山营”名在第五。其余五是:东洪北站、东洪站墩、石盘墩、佛、石岩寺墩。这六处烟“为隆庆右卫官军瞭”。古崖居在今张山营镇附近,当是昔年“张山营”所在地。

张山营墩之以成为一重要烽燧,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山峰嵯峨。卷六《烽燧》篇中写道:旧志记载,“境内南北山隘口可通人马处,用砖石砌;山峰嵯峨可以瞭望者,各置烟墩口各拨军三名、夜不收一名,专一瞭。指挥以提调,又差千百户以领之。遇警则举火以相告。(fán,燃烧)燧(suì),夜则举烽。”指挥、千户、百户,是军队的各级军官;所谓“夜不收”,就是彻夜游动的探。据《成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四中的记载,朱棣亲自对烟做出过规定:“高五丈有奇,四围城墙高一丈,外开壕堑,(设)吊桥”,每处烟官军三十一人守之,以绳梯上下”。还要“水柜”,夏天盛水,冬日积冰,以供军士用水。张山营地处幽深山谷,自然不用建城墙,不知当年是否有壕堑和吊桥。

古崖石室不仅仅是一处烽燧墩台所在,可能同时还是一处营堡营堡,是一种小于城池的防御性建筑。《隆庆州志》记载说,嘉靖年以前,全州境内军民杂处,有,而用墙垣围起来的营堡只有少数几个。因为承平日久,所以州内百姓想不起来要加强防守。嘉靖十六年(1537)十月内,牧区的强盗窜至城外一里许的地方杀人畜。朝廷听说后,让老百姓加强防备。这时,有个叫张的佥事来到隆庆州任职,他令军民在所居之处筑堡,共筑了一百三十余处。如今延庆境内有许多后缀有“堡”的地名,大概就是那个时代修筑的。堡周围筑有土墙,墙上有女墙、垛口、门楼,设一位老人为长,“总、小、甲、火夫皆听于老人”。总是总旗五十人;小是小旗,十人;甲辖五人。

在《隆庆州志》中,古崖居所在的张山营两次出现在堡的名单中。一次名为“张山营屯堡”,名列“本州”的十八个屯堡当中。一次名为“张山营”,名列隶属隆庆卫的十堡之中。如何解释呢?隆庆州在永乐初年为隆庆卫的驻地,卫,是明朝的军事单位,一卫有军士五千六百人。因隆庆州“临边险要”,设有卫所和屯守军士。复创州治之后,迁来屯垦的移民多了,便形成了军民杂处的局面。隶属于州的“张山营屯堡”,当为屯垦的百姓所居;隶属于隆庆卫的“张山营”,当为军人所。或许,屯垦的百姓居于山谷之外,堡的军人于山谷之内吧。一旦有警,军民可共同退守山谷,百余石室也完全可以容纳得下。据《隆庆州志》的记载再来看位于山谷里的古崖居,不难发现其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好、防御性强,如有强敌侵扰,进可以出其不意攻击敌人,退可以关闭寨门自保。而蒙古部落农区抢掠,大多是在秋天。平时,屯垦的民众务农,堡的军人便可以用开凿石室来打发时光。这样,石室开凿所需的人力和时间疑问就都可以开释了。

把居民安置在筑有墙垣的“屯堡”中,能起到保护居民不受侵扰之害吗?只能说聊胜于无。据《隆庆州志》说:嘉靖二十七年(1548)九月中,蒙古俺答部落大举入寇,屯堡被攻破了十之七八。第二年(1549)二月中,蒙古人又来了,没有被攻破者只有十余个屯堡。这两场灾难之后,隆庆州居民人口锐减。《隆庆志》记载说:“州县之民被杀掳惨弗忍言,自设以来无所之祸也”“见之者泪,闻之者寒心”。嘉靖二十一年,隆庆州有居民二千七百户,人口一万六千五百三十八,其中妇女七千二百二十八人。嘉靖二十八年,全州居民还剩九百三十一户,人口为七千三百四十五,妇女二千九百零五人。造成如此惨剧,完全是朝廷没有处理好与蒙古部落的关系、又无力保护老百姓所致。这虽然是题外之话,却也可以了解古崖居石室形成和存在的历史背景。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